銅鍋涮肉拿鐵、冰豆汁兒美式、寧夏牛肉湯拿鐵、山西老陳醋美式、華子咖啡、毛椒火辣咖啡……

前不久在上海陸傢嘴金融城舉辦的國際咖啡文化節,出現瞭許多讓人“聞風喪膽”的咖啡。

“嘗試一次就夠瞭,不建議喝第二杯。”品嘗這些咖啡,不僅需要足夠的好奇心與勇氣,似乎還需要強大的胃腸消化系統。

△以“卷”聞名的上海咖啡,接下來要走向“妖魔化”瞭嗎?/小紅書@咖啡師趙小大Jiro

過去三年,餐飲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各式各樣的咖啡節卻辦得如火如荼。不僅在一二線城市,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的咖啡節也人流湧動。

然而,咖啡節上動輒四五十元一杯的咖啡、上百元的門票,也讓不少觀眾自嘲“大冤種”,揚言“下次不去瞭”。

對於咖啡愛好者而言,咖啡節讓他們輕松實現一站式打卡高品質的咖啡店,還能與各類咖啡高手近距離接觸。而對於外行人而言,獵奇的特調咖啡、現場的演出或展覽等活動,也讓咖啡節成為周末消遣的好去處。

吊詭的是,花樣越來越多的咖啡節總被詬病“不純粹”“一年不如一年”,而大眾參加咖啡節的熱情卻絲毫未減。

看起來逐漸“妖魔化”的咖啡節,還值得去嗎?

△上海陸傢嘴咖啡節現場,人潮洶湧。

01

咖啡節,成瞭“特調節”?

有人調侃,“特調=特別離譜的調制”。

雖然特調聽起來非常“黑暗料理”,但總有人按捺不住想嘗一口的沖動,禁不住誘惑,想要買一杯拍照發朋友圈。

在咖啡節上,越“離譜”的特調往往越能吸引眼球,其攤位前也總是大排長龍。

占據瞭咖啡節半壁江山的特調,其實也是獨立咖啡店出圈的“秘密武器”。

△特調不僅要有創意,更要好看、能出片。/小紅書@吃貨大J

特調是在咖啡中加入新鮮奶類產品、特色風味糖漿及酒精類等各種原料,具有特色香氣和一定的層次感。

常年處於“咖啡鄙視鏈”底端的特調,總被詬病“不過都是果汁兌濃縮,再加點葉子花瓣”“糖、奶、酒混合物,能不好喝嗎”。

比起單品手沖,特調咖啡更為大眾化,風味特征清晰,品鑒門檻較低。即便平時不經常喝咖啡的人,也能感受到特調中各種味道的變化。

△無處不在的咖啡鄙視鏈。/微博

所以,不論是在咖啡節,還是線下的獨立咖啡店,噱頭十足的特調咖啡總能成為吸睛又吸“金”的法寶。

為瞭脫穎而出,特調咖啡不得不“卷”——推出各種出人意料的組合、設計更具有辨識度的造型,隻為吸引眼球與人流。

△“臭豆腐”拿鐵,是好創意還是惡趣味?/圖源網絡

不過,特調也有“清新脫俗”的例外。

廣州淺原咖啡出品的桂花蘋果冷萃,僅用一片蘋果幹點綴,一口下去,有桂花的香氣、蘋果的酸甜、咖啡的回甘,是咖啡“小白”也能品出的滋味。

“特調並不是復雜就好瞭,選對食材,隻要兩三樣就足夠瞭。”咖啡師表示,淺原咖啡的出品遵從高效、穩定的原則。

△淺原咖啡出品的桂花蘋果冷萃。

白領作為咖啡消費的主力人群,日常的咖啡需求主打一個提神、“續命”,便宜大碗不難喝就足夠瞭。但到瞭周末休閑時,不少人就是想體驗一些平時喝不到的特調或者限定款,因此價格貴一點、搭配“奇特”一點也能接受。

然而,消費者對特調的接受度、包容度比想象中的高,並不能成為特調咖啡越發“妖魔化”的理由。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所謂的‘創意咖啡’似乎隻剩下創意瞭,杯中之物越來越不像咖啡。一味地添加各種冰塊、糖漿、咖啡,像極瞭一條無趣的搭配公式。”垂直咖啡自媒體咖啡沙龍,顯然也看不下去瞭。

△這些特調,你喝得下去嗎?/小紅書@陳有貝與蔡富貴

在商言商,不管是在咖啡節還是獨立咖啡店,用具有鮮明風味、特別造型的特調,吸引消費者的關註,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噱頭蓋過瞭口味,消費者也肯定會轉身離開,用腳投票。

畢竟,無論咖啡鄙視鏈如何流轉變化,“好喝”才是維持客流、維護品牌的長久之計。

△上海白領的日常,自帶杯“打咖啡”。/小紅書@快快樂樂小神仙

02

咖啡節,太貴瞭

奇奇怪怪的特調咖啡是否好喝,評價可能因人而異。

咖啡節的“貴”,卻是大部分人共同的感受。

一名小紅書博主在陸傢嘴咖啡節上,花瞭700元喝瞭13杯咖啡,平均約54元一杯,其中最貴的一杯是169元的Coffee Buff水洗瑰夏。

△陸傢嘴咖啡節上,Coffee Buff的價目表。/圖源網絡

不過,即便是接近200元一杯的手沖咖啡,也有不少咖啡愛好者表示物超所值、不虛此行。

隻因這傢名為Coffee Buff的咖啡店創始人,一位是世界咖啡沖煮大賽中國區冠軍李震,另一位曾是世界咖啡賽事評審楊逸凡。

為瞭喝到主理人親手調配的手沖咖啡,不少人都在攤位前耐心地排著長隊等待。

△去咖啡節和喜歡的咖啡界“大佬”交流合影,也是咖啡迷的一大樂趣。/小紅書@JonathanWang

在陸傢嘴咖啡節,35元一杯的美式已經算是良心價,拿鐵、特調基本在40-60元之間,有網友調侃:“滬幣轉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是陸傢嘴打工仔看瞭也要擺手告辭的程度。”

更何況,不少人還需要購票入場。雖然主辦方開放瞭一定量的免費預約門票,但是,搶不到的觀眾就要購買138元或168元的咖啡盲盒門票才能入場。

△陸傢嘴咖啡節盲盒。/小紅書@Honking

因此,有人詬病,以推廣咖啡文化為由成立的咖啡節,到最後又變成瞭一個賣咖啡的展銷會?

回想幾年前,參加咖啡節的觀眾還能慢條斯理地閑逛,在感興趣的攤位前和攤主交流、分享。不少咖啡攤位還會提供免費的小杯試飲,咖啡的價格也非常友好。

如今的咖啡節,不少攤位直接售賣四五十元一杯的大杯咖啡,觀眾都無法多嘗幾杯,一是喝不下瞭,二是喝不起瞭。

△咖啡節上的烘豆體驗。

“人從眾”的咖啡節現場,不僅影響咖啡的出品質量,還拉低瞭觀眾的體驗感。忙著制作咖啡的攤主,根本沒有時間、心情與觀眾交流。

站在觀眾的角度,參加咖啡節不僅是為瞭消費咖啡,更多是希望與業內人士多交流,加深對咖啡文化的認識。不過,站在咖啡店的角度,咖啡節是不少慘淡經營的獨立咖啡店的“救命稻草”。

過去三年,正是咖啡節讓很多獨立咖啡店活瞭下來。

△咖啡店,越來越卷瞭,誰還能靜心做一杯好咖啡。/圖蟲創意

連鎖咖啡品牌有充足的資金通過營銷來推廣品牌,而獨立咖啡店並沒有這樣的資本。

咖啡節,一方面可以提振線下流量,讓獨立咖啡店和消費者建立更多聯系,成為推廣產品、轉化客流、提升品牌認知度的好機會。另一方面,咖啡節就像是一個聚合平臺,讓不同的咖啡店可以在這裡交流經驗,互通行業信息。

人流如織的咖啡節現場,反映瞭咖啡市場的活躍度,和大眾對咖啡的需求。

但是,如何平衡觀眾的體驗感與咖啡店的盈利、轉化客流的訴求,考驗著每個咖啡節主辦方的良心和能力。

△咖啡已經從一種飲品,上升為一種生活方式。/圖蟲創意

03

咖啡節,為誰而來?

對咖啡愛好者而言,咖啡節無疑是一場“饕餮盛宴”,可以一次性嘗遍城中的優質獨立咖啡館,還有機會與咖啡界“大佬”交流。

而對於外行人而言,咖啡節不過又是一個周末消遣、“薅羊毛”的好去處罷瞭。

△熱鬧的咖啡節,甚至吸引瞭不少叔叔阿姨來撿漏。/小紅書@少女哪吒丫丫

咖啡節因為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歡迎,還具有文化、社交的屬性,吸引瞭不少商業地產的青睞。咖啡節也得以走出偏遠的展館,來到更接近大眾的城央公園、商業中心。

近年來,快速遍地開花的咖啡節,難免出現活動質量參差不齊,門票收費、報名規則與現場體驗褒貶不一等情況。不少咖啡節也因為各種原因隻能曇花一現,無法持續舉辦。

△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吐槽陸傢嘴咖啡節。/小紅書@庵鷓

不少咖啡節既想滿足咖啡愛好者對精品咖啡的需求,也想通過普通觀眾擴大影響力,結果卻是兩邊不討好,讓人覺得體驗感一年不如一年。

全國規模最大、舉辦次數最多的陸傢嘴咖啡節,依然有不少差評,更遑論下沉至二三線城市、企圖“過把癮”的咖啡節,難免質量堪憂。

△小紅書上,有不少關於咖啡節的吐槽帖。

咖啡節,咖啡應該是絕對的主角。一旦引入太多咖啡以外的品類,如小吃攤、手作攤等突兀地出現,就沖淡瞭咖啡的氛圍,讓咖啡節變成瞭雜亂的大集市。

另外,控制好攤位數量與現場人流,保障體驗感也是咖啡節的重要“功課”。

日本橫濱面包節有個特別的門票分流制度,11:00-13:30之間入場需要700日元(約合人民幣36元)的門票,14:00後則免費入場無需門票。通過這種方式,巧妙地分流重度愛好者和普通消費人群,平衡瞭消費者體驗和門店需求。

誕生於垂直興趣領域的咖啡節,首先應該服務好熱愛咖啡的人,才能被更多人看到,產生更廣泛、良性的影響。

“咖啡節,不懂咖啡的人比懂咖啡的人多。”想要扭轉大眾對咖啡節的刻板印象,不僅需要越來越多真正懂咖啡文化的人,還需要更多花心思、高質量,而且“愛惜自己羽毛”的咖啡節。

參考資料:

[1] 咖啡鄙視鏈百年沉浮史丨蹦迪班長

[2] 人擠人擠人,我在陸傢嘴咖啡節見到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丨胖鯨頭條

[3]卷起來的咖啡館,下沉的咖啡節丨三聯生活周刊

[4]特調咖啡,都在調什麼?丨六一食事

[5]探訪國內最大的咖啡文化節:玩得瘋狂、過得疲憊丨商業評論

[6]卷起來的咖啡節,讓這一“舶來品”有瞭中國式的落地丨界面新聞

[7]咖啡節卷到飛起,為什麼不玩面包節?丨不藏私面包匠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