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物皆可沉浸的时代,智慧旅游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近日,文旅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第一批全国42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展示了智慧旅游在文旅领域的广泛应用。

01

智慧旅游与“沉浸式+”联动

各显神通

观察42个项目,可以发现,尽管所用元素难免相同,但是各家运营主体仍努力在内容、玩法上做出差异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是在内容上,一方面通过“智慧旅游+沉浸叙事”让故事变现实。“永乐长思”国风科幻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就是典型的案例。其通过光影、声画、表演艺术,佐以演员们的戏剧化的精彩演绎,生动地再现《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并还原明、清乃至民国之衣冠风貌,为观众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国宝传承故事。

“来之前我以为这里是宁国府、荣国府、大观园的复建,来了以后才知道,这儿集合了和《红楼梦》有关的各个年代、各种情境和想象空间。”来自北京的游客许乐兮表示:“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行进式的观剧体验太特别了。”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智慧旅游+沉浸景观”让看景变入景。例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长征”沉浸体验新空间以“4D+6面”全景影院立体直观还原长征场景,让参观者感受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时的战火纷飞,体会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苦卓绝,展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气概。

以裸眼3D为亮点的“5G+VR大运河沉浸式体验”;以“博物馆知识展示+密室逃脱”模式实现沉浸式闯关与古代角色扮演的“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在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科技赋能下,多元化体验让游客对运河文化有了更深了解。

其次是在玩法上,一是沉浸式五感让游客身临其境。据“飞览天下·新疆会客厅”项目负责人朱强介绍:“影片《飞越中国》历时两年拍摄而成,囊括中国133座城市的人文自然景观,同时搭配i-Ride飞行座椅、20米球型巨幕、15.1声道音响、4K激光投影机及风、雾、香味等特效的叠加,能让观众裸眼体验到急速拉升、失重、俯冲、滑翔等真实的飞行感受。”

二是沉浸式互动带来全新乐趣,例如珠海太空中心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1:1还原的“天宫”空间站T型展示舱——场馆内充分运用AR、VR、4D观影、4D游戏等高科技手段,设置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装置,驾驶C919“冲上云霄”,登上“月球车”感受月地驾驶,操控“火星车”开展火星救援……让参观者开启一场奇妙的太空之旅。

三是沉浸式夜游体验唯美夜色。举例来看,“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以唐诗为魂,以光影为媒,在钓鱼台旁上演“才子佳人”;在水云胜概满眼“商贾如云;在玲珑花界矗立“诗仙诗魔”……用光影艺术营造诗画中的唯美扬州,展开一幅穿越千年的扬州诗意长卷。

02

神通五花八门,能否共振输出?

上述智慧旅游与“沉浸式+”的联动五花八门,但这些项目究竟能否达成共振输出呢?

从市场端看,据迈点不完全统计,42家试点单位自开馆/开业以来共累计接待游客超8913万人次。

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智慧旅游与沉浸式+联动的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

从消费端来看,多个项目已经获得了游客的高度认可。以“夜上黄鹤楼”为例,其在最新的携程网点评中获得游客4.5高分评价。来自上海的da****02携程用户表示:夜晚的黄鹤楼确实比白天更值得参观,特别是光影秀,非常震撼好看,把黄鹤楼的前世今生演绎的通俗易懂,而登楼远眺长江夜色很是壮观。

在EX机器人未来科技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特色面馆内,仿生机器人正在介绍自己做面食的心得。该面馆经营者介绍称:“通过引入机器人特殊设计场景,既丰富了餐饮服务内容,又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打卡就餐。”

在无锡拈花湾鹿鸣谷“梦回唐樱”元宇宙体验中,游客戴上MR眼镜,可与场景中小鹿、樱花等互动,感受真实生动的元宇宙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实现“所见即所得”。带女儿从重庆来无锡的游客贺颖表示,“有空灵的禅乐,有鸟叫虫鸣,视觉和听觉效果都很震撼。”

此外,长安十二时辰”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唐美景;尼山圣境文化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中的朗朗书声,河南清明上河园的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备受广大消费者好评。

从运营端看,多个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廊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许建军表示,“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有力拉动廊坊文旅消费升级,推动影视、动漫、演艺、文创、戏剧等重点行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打造文旅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示范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介绍,《千年之语》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创排历时一年多,剧本修改20多稿,不仅还原了文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风貌和艺术样式,还让文物在剧中真正“活”起来,使观众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teamLab超过80%的客群集中在18至35岁的年轻人。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创建合作方光禹莱特公司副总经理汪栋杰表示,teamLab吸引了更年轻、更有活力的消费者,他们拥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和能力。

“我们希望以展项的娱乐性吸引观众,以知识的专业性打动观众,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吸收新的知识与内容。”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这并不局限于单向的科普,而更侧重依靠观众与科技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知识的流动。

03

开路先锋与后来者360°挑战

如果说过去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市场是以科技促发展,那么2024年三部委发布的首批名单则反映了在科技与文旅项目的深度融合下,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的更新迭代。

因此根据以往的惯例,文旅部等相关部门还将陆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试点单位。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作为第一批的开路先锋,还是后续几批的后来竞争者,都需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落点。

对于已成为试点的单位而言,成为“智慧旅游+沉浸式”的开路先锋固然可喜,但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领先的消费体验,和给予消费者更多更好的选择。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3》指出,超过50%的游客希望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可见,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未来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同时,武汉星月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维华分析认为,沉浸式旅游的未来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沉浸式业态集群化,通过与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和娱乐等行业相关要素的创新相结合,使原本独立的旅游消费点形成组团化、规模化;二是沉浸式旅游深入化,随着更多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体验者带来多维度、全包围式、交互感强的体验。

“但未来旅游景区最具价值的不仅是资源禀赋,而是基于资源的景区自创IP和百千万级以上的线上线下私域流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认为,这将成为智慧旅游发展的新赛道。

对于未获评的试点单位来说,如何成功获评并赶超首批的试点单位,关键在于找准沉浸式消费未来增长的方向和发力点。

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孙晖建议,发展智慧旅游要以需求和痛点为导向,从“人、货、场、牌”四方面入手,助力旅游业供需升级。

“厘清沉浸式消费背后深刻的经济逻辑,至关重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认为,沉浸式消费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是沉浸式文旅为消费者提供“身临其境”的场景体验,契合更好满足人的高阶需求的底层逻辑;二是沉浸式场景通过功能、品质、服务升级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体现了以高质量供给侧应对更高层次需求的商业进化逻辑;三是沉浸式消费从昔日小众奢享走向大众化的日常,得益于庞大市场规模拉低综合成本的市场驱动逻辑。

但开路先锋与后来竞争者非得你死我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这个时代,不管是什么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开路先锋与后来竞争者。

实际上,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如何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如何在这个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以及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寻求合作与共赢。

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竞争,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只有那些注重自身提升,擅长在竞争中寻找合作机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并借鉴他人长处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而那些固步自封,只看重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企业,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

当下,沉浸式体验正成为文旅赛道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科技的应用也让文旅业态打破时空界限,带来更多更好体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智慧旅游沉浸式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