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文明的演进体现在对待妇孺的态度上,我们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能级、文明程度、宜居宜业,也应看这个地方对女性的态度。自1924年3月8日,中国第一次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至今已有100周年。2006年,联合国提出“联合国女性友好城市共同方案”,倡导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考虑女性的问题和观点,支持并鼓励女性在与男性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城市生活的所有领域。近年来,“她经济”热度持续上升,根据《2024女性旅行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从2023年2月至今,女性全年人均旅行消费支出高于男性7.7%,“她消费”成为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因素,“女性友好城市”的口号也随之愈发响亮。然而,刺激女性消费,不应成为建设女性友好城市的初衷,“女性友好”也不该仅在三八节掀起声浪,而在其余时候消退无声。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女性友好城市?该如何构建女性友好城市、促进性别平等?值此“三八”妇女节之际,凤凰网旅游“凤旅观察”栏目发起评论,共探“女性友好城市建设”这一迫切又长久的议题。
作者:凤凰网旅游特约评论员、政邦智库研究员 任君
春风骀荡,人间三月。女性的话题又热络起来了。言辞之恳切,用情之深厚,让人不免恍然。
与以往三八节对女性示好略有不同,这几年,“女性友好城市”的口号日益响亮起来。爱,需要容器,也需要场景。当这份来自全社会对女性的善意,与城市的发展诉求捆绑一处,表现在大众视野、公共语境中,“女性”与“城市”也就产生了新的奇妙遇合。
充分考虑女性的诉求,在硬件设施、公共空间、制度供给等诸多方面,对女性多一份善待,多一份平等。这样的女性友好,与其说是一种俯下身子的倡导,毋宁说这就应该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当下努力做的,就是应该做的。
当1920年初春,江苏无锡女子王兰作为北京大学史上第一个女生走进校园时;当1924年3月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各界妇女高呼“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奴纳妾,废除娼妓制度”时;当女性的身影遍布各行各业,已当之无愧成为这个社会的主角时,我们看见了春花的摇曳与唯美,却往往有意无意忽略人类性别战争史上的艰难竭蹶、涛澜汹涌。
某种程度上讲,文明的演进,其实就体现在对待妇孺的态度上。早前周作人曾说,评价中国书要看其对女人和儿童的态度。同样,我们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能级、文明程度、宜居宜业,也应看这个地方对女人的态度。
这或许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强调“女性友好”的深层脉络了。人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是城市构成的灵魂和依托。城市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一个平等的城市才是有活力、有灵魂的。
早在2006年,联合国就提出“联合国女性友好城市共同方案”,倡导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考虑女性的问题和观点,支持并鼓励女性在与男性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城市生活的所有领域。
而在国内,尽管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早已成为不言自明的常识,也得到了政令与法律的双重呵护,但直到2021年,才有长沙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的举动,从软、硬件设施及服务方面,加强对女性的关心和爱护。
其后,又有鄂尔多斯、上海、南京等陆续提出了建设女性友好城市或打造妇女友好型城市环境的愿景。以“她”之名,女性友好城市温暖上新,这体现出国内很多城市越来越重视女性的感受和诉求。
同时,各地出台相应激励补偿配套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实行共同育儿假、痛经假;在公共场所增加女厕位,实现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小于2:1;增加城区照明路灯、完善监控系统,让女性敢在夜间出门;建造更多功能齐全的母婴室,拓宽人行道,以便母婴出行……
此外还有,重视保护女性健康,营造女性友好健康环境;关注女性成长发展,营造女性友好发展环境;依法维护女性权益,营造女性友好安全环境;重视家庭家教家风,营造家庭文明友好环境等等。
国内城市已经实践或正在推进的这些做法,体现了性别平等的价值追求。不过,遗憾的是,我们也看到,当下的女性友好城市建设,也存在若干偏差。
比如,不少城市嘴里说着“女性友好”,眼睛却盯着她们的钱包。在这些城市看来,“她权利”似乎远不如“她经济”来得实惠。
“她经济”的规模有多大?埃森哲数据显示,中国年龄在20岁至60岁的核心女性消费者接近4亿,每年的消费支出已经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差不多是德国、法国、英国三个国家的零售市场总和。
现实也部分印证了这一亮眼的数据,女性从来都是消费的主体,若以家为参照系,自然要花钱;女性若更爱自己,更要花钱……只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建设女性友好城市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她经济”。尽管这二者或许确实差别不大,但出发点的不同往往会决定了接下来的走向和未来的结果。
这样的表述或许有些拗口,易言之,一座对待女性友好的城市,不能只是盯着她的钱袋,还应发自内心地尊重女性,平等对待女性。这种尊重当然会激发女性消费活力,但那是结果,而不应是初衷。
再如,几乎每年的“女性友好”,都有点一阵风的架势。挟三八节的话题性,三月份声浪最高,其他时候往往并不彰显。
女性友好应该是长时段的事情,即便建设“女性友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有竣工之期,而各项政策、法律、意识之深入人心,仍任重道远。且不说女性享有平等的职业上升空间这样的议题,就说一个家暴,至今仍难以绝迹,不断以惨烈、离奇的方式刺激公众神经。
还有,女性友好城市的建设,也要多一些顶层设计、制度约束。要将女性视角融入总体城市政策之中,以消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不便和产生的不安。
以韩国首尔为例,2007年,首尔推出《首尔市性别平等基本条例》,提出加强性别影响分析评估,把性别因素纳入政府预算,提高妇女的政策参与度。同时,启动“女性友好城市计划”,该计划从2007年实施至2010年,其中包括90个子项目,涵盖道路、交通、文化、住房等多个领域。
这样的设计不仅着眼于女性友好,更体现了足够的责任伦理与公共意图,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长远的考量,值得借鉴。
说到底,城市应该把女性友好作为发展的重要议题,是否喊出口号倒在其次,关键是真正从女性视角布局总体,实实在在地落地落实。无论如何,构建女性友好城市、促进性别平等,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这就需要各方保持足够的耐心,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