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港股特約香港財經團隊 財智坊

上周本欄檢視過恒指「五窮、六絕、七翻身」投資策略;其實,美股都有類似按周期表現特性,衍生出來的投資策略。其中,較多投資者認識的,便是「Sell in May and Walk Away」。簡言之,這代表著股市每年踏入五月後,在隨後半年的走勢將會相對地較為疲弱;反之,於11月開始的隨後半年(即截至翌年4月底為止),走勢則往往會較佳。是否如此呢?筆者試從過去30年數據,驗證一下的說法的真偽。

假設設立3個不同的投資組合,組合1:每年11月初入市買標普500指數(或相關ETF),持貨半年,於翌年4月底平倉;組合2:每年5月初入市買標指,同樣持貨半年,於當年10月底平倉;組合3為買入後持有。倘若投資本金為10萬元,這3個組合於1993年初開始操作。30年後的今年,組合1、2和3的十萬本金,分別累積至86.5萬、17.6萬和93.3萬元,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5.7%、1.9%和7.73%(圖)。由此可見,雖然組合1和組合2都同樣持倉為半年時間,惟組合1的CAGR卻可以大幅跑贏組合2接近4個百分點。

圖1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組合2於過去30年的回溯測試表現未能跑贏組合3(即買入後持有),但組合1持倉時間每年隻有6個月,即曝光率(exposure %)隻有約50%,即較買入後持有少一半,表現其實已十分不俗。

換個角度看,過去30年回溯測試結果的顯示,組合2表現相對疲弱,或多或少預示踏入5月至10月底期間,美股走勢難有突出的表現,尤其目前美國銀行危機似尚未解決,債務上限提升亦產生種種不確定性,令短期美股發展將會頗為反覆(若非出現顯著的回調)。

【團隊簡介】財智坊

從事金融分析、研究逾十年,主力分析港、美股市;

擅長程序買賣,並透過金融市場(大)數據,編制不同大市指標、圖表,甚至進行廻溯測試等,尋找價格表現(price action)隱藏投資的訊息,從而掌握投資市場發展大形勢,發掘一些投資啟示和機遇。

【獨傢聲明】本專欄由鳳凰網港股獨傢發佈,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鳳凰網港股不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