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日訊(記者成孟琦)近日,香港八傢虛擬銀行同日披露2022年營業數據,八傢銀行共虧損37.25億港元,較2021年的總虧損35.28億同比上升5.6%,而2020年總虧損為23.77億港元。
對於虧損擴大的原因,多數銀行在財報裡稱主要是因為科技投入和招攬人才以不斷完善產品和服務。當中,眾安銀行2022年稅後全面虧損增至8.33億港元,為八傢銀行中虧損最大的一傢。
虛擬銀行的前世今生
虛擬銀行,在新加坡被稱為數字銀行,有時也被叫做新生代銀行或網絡銀行。然而,它們都遵循大致相同的模式:數字優先,沒有或有極少實體網點。香港金管局對於其定義為:主要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渠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
2016年,香港金管局推出“監管沙盒”提倡開設虛擬銀行,2019年,首批八傢虛銀獲批;2020年初,八傢銀行開始試運營;2021年,八傢銀行首次推出完整年度財報,至今,完整年報已經發出瞭兩年。疫情中,各傢虛擬銀行都選擇以“高息攬儲”為主要展業方式,隻是,遇上連續幾年外部環境波動加劇,八傢虛擬銀行至今仍然全部虧損。當中,2022年八傢銀行的稅前虧損較2021年擴大約50%。
雖然八傢銀行仍在虧損,但推出虛擬銀行,卻是大勢所趨。普華永道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一半的香港用戶表示傳統銀行服務存在排隊等候時間過長、網上銀行體驗不佳、金融產品客戶教育不足、無法整合不同賬戶信息等主要痛點,有興趣開設虛擬銀行賬戶。
截至2022年底,香港八傢虛銀客戶總存款約251億港元,約為香港銀行業總存款的0.17%,相比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仍有一定差距。據JDPower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約有30傢虛銀,總資產規模約9000億美元,占銀行業總資產的5.1%,這也意味著香港虛銀發展仍有提升空間。
眾安銀行規模居首,虧損也最大
2020年3月開業的眾安銀行是香港首傢虛擬銀行,眾安在線持股51%,百仕達持股49%。根據畢馬威發佈的《2022年香港銀行業報告》顯示,2021年眾安以絕對的存款與貸款規模處於首位,且增長顯著。虧損擴大至8.3億港元之時,眾安銀行2022年凈利息收入為1.92億元,按年增加1.21倍,凈服務費及傭金收入按年升55%至8164萬元。
眾安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眾安銀行已有零售用戶超65萬,同比增長30%,在香港的人口滲透率近10%。存款數達約91億港幣,貸款規模達約49億港幣,同比增長94%。此外,眾安銀行也積極開發投資理財、保險產品和外匯等功能,不斷完善服務內容,並將服務延伸至中小微企業客戶。目前眾安銀行積極跟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將在發展中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更多用戶提供金融服務。
Mox、天星及平安壹賬通銀行虧損收窄
雖然八傢銀行整體虧損增加,但也有不少銀行虧損減少。Mox銀行、天星銀行及平安壹賬通銀行均在其中。
渣打銀行、電訊盈科和攜程金融共同持股的Mox銀行,2022年全年總經營收入為1.7億港元,而2021年全年經營虧損770萬元;2022全年虧損達6.3億港元,較2021年6.89億元虧損小幅收窄。同時,Mox銀行客戶量在2022年上升100%,達超40萬人;根據年報,有超過五分一的20至30歲的香港人正使用Mox的銀行服務;整體客戶存款獲得56%升幅,達84億港元;Mox的客戶信貸及墊款按年上升瞭6倍,達50億港元。
Mox行政總裁胡博思表示,仍然致力在2024年達到收支平衡。
去年叱吒中概股的“史詩級妖股”尚乘數科和小米集團共同成立的虛擬銀行——天星銀行,2022年虧損收窄至2億港元,同時收入增加61.62%至6488.4萬元,當中利息收入凈額為6283.6萬元,按年增加50.51%。
平安壹賬通銀行去年虧損收窄至1.57億港元。凈營業收入增加1.85倍至9700萬元,凈息差擴闊至3.56厘。而中國平安下的“Fintech雙雄”——金融壹賬通和陸金所分別於2022年7月和2023年4月回歸港股。
另據披露,平安壹賬通征信服務在香港已成功獲批個人征信業務營業資格,預計於2023年底正式開業,未來將聚焦為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提供征信服務。
香港銀行業的兩大關註點
中銀香港、京東科技共同持股的理慧銀行,2022年稅前全面虧損為7.13億港元,較去年虧損有所擴大。該行凈利息收入為877.1萬元,凈服務費及傭金收入按年增加41.7%至960.7萬元,總經營支出增加7.33%至7.1億元。
另外,匯立銀行2022年虧損4.58億港元,較2021年虧損相對收窄。凈利息收入3385.5萬元,其他經營收入增加1.65倍至989萬元。富融銀行2022年虧損擴大至5.34億港元,年內凈利息收入717.2萬元。而螞蟻銀行去年虧損2.03億港元,按年收窄12.6%。
根據畢馬威發佈的《香港銀行業2023年前瞻》,當下香港銀行業有兩大關註點,一是在目前較低迷的經濟預期中對成本削減的需求;二是人才的缺口。這也是包括虛擬銀行在內的香港155傢持牌銀行的共同痛點。
2023年,實現成本消減將變得更為困難,原因是銀行須在限期前完成監管任務,同時也要實施必要的轉型計劃。以更小的預算完成這些任務並不容易。人才方面,對香港而言是一個恒久問題,並在2022年變得尤為顯著,具體體現為銀行業多個部門的嚴重人才短缺和較高的人員流失率。但此趨勢似乎正在改變,大型科技公司近幾個月的大規模裁員意味著極為緊張的全球就業市場正在放松;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也已宣佈將動用更多資金吸引人才。從更長期看,這將能舒緩人才的瓶頸問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