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象放進冰箱,需要幾步?

這個故事裡的場景,現在要在智能手機行業呈現——手機廠商們,開始忙著把大模型裝進手機。

在手機上通過雲端服務器,使用類似妙鴨相機這樣的AI(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並不是新鮮事。但現在,手機廠商們開始紛紛致力於“雲+端”,不僅可以調用雲端算力使用各類AI應用,還要直接讓大模型運行在手機上。

8月14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年度演講中就透露:小米的大模型團隊在今年4月建立,其手機端側的大模型已經初步跑通。

三天後,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又對媒體表示,基於和高通、聯發科的深度底層技術合作和高頻溝通,小米很快會推出端側AI大模型應用。此外,他還表示,端側AI大模型很可能是為5G而生,“5G的突破載體是AI大模型,這是智能手機的大機遇”。

先行一步的還有華為,其大模型能力已經直接嵌入瞭手機的操作系統層面。此外,在上海2023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榮耀CEO趙明宣稱,榮耀將在智能手機端推動部署端側大模型,以此作為新一輪產品技術攻堅的起點。

加入瞭大模型的手機故事,也會產生變化。

試想一下這樣的未來:大模型加持下的智能助手,讓用戶可以在手機等智能終端上,做這些事情:通過自然語言,AI助手能自動管理起所有應用,幫你寫郵件、寫總結文檔;幫你辦理銀行業務;在你想外出時制定行程訂好機票。

當然,手機大模型隻是個起點,當智能技術逐步擴展到智能傢居、智能汽車等智慧生態中,一個“超級終端”或將出現。

大模型與終端的結合,成為瞭下階段AI(人工智能)戰場必爭之地。

手機瘋卷大模型

大模型的戰火在今年年中,燒到瞭手機上。並且,從部署在雲端的應用向手機終端蔓延。

雷軍年度演講中對外界表示,小米最新的一個13億參數大模型已經成功在手機上跑通,部分場景可以媲美60億參數的模型在雲端的運行結果。

在這場演講進行前,小米大模型的“橫空出世”就引發瞭關註。不久前,小米開發的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MiLM-6B,在C-Eval、CMMLU兩個大模型測試榜單中突然現身,分別取得瞭第十名和第一名的成績。在行業內,這兩個榜單是目前公認比較權威的中文大語言模型評測基準。小米大模型在C-Eval評測榜中的位置,甚至排到瞭阿裡雲的通義千問之前。

小米的這個大模型參數規模為64億,是公司的首個GPT大模型產品。小米在今年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就曾透露,小米AI大模型未來或與“小愛同學”語音助手結合,並表示小愛同學是小米非常重要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語音入口。

小愛同學的月活用戶目前已超過1.1億。從8月14日起,小愛同學的大模型版本已面向多個型號的小米手機用戶開啟測試邀請。

▲(小米創始人雷軍。圖源/視覺中國)

把大模型裝進手機的不止小米一傢。

華為Mate60還未問世,鴻蒙HarmonyOS 4系統已在8月4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官宣,並表示新的系統會接入大模型。華為還表示,通過盤古大模型的加持,華為智慧助手小藝將具備AI大模型能力。

華為介紹說,接入瞭AI大模型的小藝,能夠給用戶做“個性化推薦”瞭。比如,你要去某地旅行,小藝會提示行程信息,並根據地點,自動給你推薦翻譯功能,在到達目的地時給你展示當地的美食和導航。同時,小藝一些相關的數據和學習都是在端側進行。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在大會上說,“AI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將會帶來下一代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智慧體驗。”

其實,在今年3月的春季旗艦新品發佈會上,華為就對用戶推出瞭全新的智慧搜圖功能,展示瞭大模型在手機端落地的一個應用場景:該功能的技術底座是多模態大模型,並在手機端對大模型進行小型化處理;用戶可以喚醒“小藝”,並通過自然語言搜索出自己想要的圖片。

在雷軍演講的前一天,8月13日,OPPO官方也宣佈,基於其大語言模型AndesGPT打造的全新智能助手“小佈助手”,也即將啟動大型體驗活動。

根據官方消息,AndesGPT是OPPO安第斯智能雲團隊打造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升級後的OPPO小佈助手,將擁有更強的語義理解對話能力,可以根據文案撰寫用戶需要的內容,而且歸納總結等AI能力也將大大增強。

在不久前的上海MWC 2023期間,榮耀CEO趙明提到,公司正在就網絡大模型方面的需求跟其他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此外,他還在媒體采訪中闡述瞭其想要嘗試把AI大模型引入端側的構想。趙明在主題演講中直接劍指蘋果:“千帆競渡,告別蘋果一傢獨大”。

被“點名”的蘋果,也坐不住瞭。

原本在今年3月,海內外科技巨頭們都紛紛下場入局GPT大模型時,蘋果還一副穩坐釣魚臺的架勢,沒有透露出任何關於這方面的消息。但在7月底,蘋果在包括美國加州、西雅圖,法國巴黎,以及國內的北京等城市,已陸續釋出瞭數十個崗位,給出的薪資基本在百萬元年薪左右,招聘大模型技術人才,其中的重點是端側大模型。蘋果的招聘信息中透露,它想將大模型壓縮到終端,未來在iPhone/iPad等產品中應用。

在華為、小米們已經拿出瞭大模型的最新動態時,蘋果才開始招人。從這一層面來看,這次國產手機廠商們,終於跑到瞭前頭。但作為iPhone生產商,蘋果動身入局,也讓今年火爆的大模型概念,正式向“iPhone時刻”進發。

大模型為什麼要“放進”手機?

從2019年左右開始,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就進入瞭瓶頸期,產品銷量持續下滑。直至今年,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也仍然未能扭轉頹勢。根據市場分析機構Counterpoint發佈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表現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802億部,同比下降14%,環比下降瞭7%。

另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前五手機廠商中,隻有蘋果的出貨量實現瞭增長,市場份額達到21%。

在上海MWC 2023上,趙明就曾提出,面對市場持續下行、用戶換機周期延長的巨大挑戰,消費電子行業最期待的是一個全新的“創新周期”,它甚至可以帶領一個產業走出經濟周期的影響。大模型技術以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式內容)概念的爆發,對它們,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榮耀CEO趙明。圖源/視覺中國)

手機廠商們也需要對資本市場講出更新的技術故事。在美東時間7月19日,一則蘋果在秘密研發“Apple GPT”的消息,突然不脛而走。該消息傳出後,當日蘋果股價直線上漲,午盤其股價飆升至198.23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與之相對比的是,當地時間8月3日美股盤後,蘋果發佈的202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收818億美元,同比下滑1.4%;本季度來自iPhone的營收也較去年同期下降瞭2.4%。財報發佈次日,蘋果股價大跌4.8%,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一天之內蒸發逾1600億美元,失守3萬億美元。

於是,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上,蘋果CEO庫克提出,截至財報發佈時,公司今年的研發支出比去年增加瞭31.2億美元,一大原因就是公司增加對瞭AIGC的投入;而在未來,這塊投入還將持續加大,生成式AI技術對蘋果來說“絕對至關重要”。這也是今年蘋果首次公開對AIGC進行表態。

此外,實現“萬物互聯”的場景,既是手機廠商們的野望,也是大模型要實現商業化落地,必然的探索方向。

要突破手機存量市場的天花板,除瞭沖擊高端市場之外,手機廠商們還一直在致力於打造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生態,連接各種互聯網服務,創造更大的賽道。它們的業務范圍也早已不僅限於手機。像小米已經擁有一條相對完整的智能傢居生態鏈,還在2019年啟動瞭“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華為也有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並切入瞭全屋智能生態。

“無論是否有大模型的出現,幾大手機廠商都已在不斷強化手機管理平臺的智能化水平,這是必然的大趨勢。”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說。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AI應用就已經開始向設備端擴展。除瞭手機之外,包括筆記本電腦、智能傢居、VR(Visual Reality,虛擬現實)/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設備、汽車和其他物聯網終端,都被卷入瞭其中。手機裡的語音助手,也被看作是AIoT生態的新一代入口。

此前,由於語音助手還不夠“聰明”,人和機器的交互還存在短板。但大模型興起後,很多人認為,實現萬物“互聯互通”的機會終於來瞭。

目前手機廠商對AI大模型的佈局,也多從語音助手入手。而大模型技術如果要在更多的場景中得到應用,以及進行市場普及,都不能離開端側的協同。

在大部分的萬物互聯場景中,部署在雲端的算法,在手機這樣的設備裡使用時,難免會遇到時延較長、個性化應用不足的問題,成本也較高。而設備端的AI應用則能夠彌補這些短板——擺脫瞭雲端計算,大模型可以適應更多對延遲性要求高的場景,例如眼下最受消費者關註的智能汽車領域。

此外,多傢手機廠商都強調瞭“安全”這件事。

自從誕生以來,AIGC應用一直伴隨著關於隱私和安全性的爭議。但把大模型放在設備端運行,無疑在保護數據隱私上更具有優勢。

但將大模型引入語音助手容易,而要將參數動輒百億、千億級的大模型,放進小小的手機端,面臨的技術難度也可以想象。其中至少包含兩部分:其一,將大模型進行“壓縮”,降低對算力的要求;其二,在算力和功耗上實現支持。

目前,業內比較主流的方案是將模型“小型化”,減小模型的體積。同時,在算力端,高通等芯片廠商也在研發端側部署AI大模型的芯片。

推動大模型實現在端側部署,成為幾乎全部科技巨頭們都關註的一件事。

今年3月,高通展示過,在沒有聯網的安卓手機上,運行瞭超過10億參數的文生圖模型,生成圖片的過程隻花瞭15秒。2023世界半導體大會上,高通全球副總裁孫剛還表示,預計高通下一代手機平臺將有能力支持50億到70億參數的大數據模型。谷歌用來對標GPT-4的大模型PaLM 2,在發佈時就推出瞭一個小型的“壁虎”版本,可在移動設備上快速運行,包括離線狀態。

華為之外,包括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大廠也發佈瞭自有移動端模型以及開發/部署工具,推動大模型的輕量化部署。

但在手機等終端植入大模型後,能耗也會是一個新的問題。趙明就曾表示,未來端側大模型的時代,一定對續航的體驗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會在“更聰明的AI”和“更優的續航”之間做一個平衡。

未來的大模型能如何改變智能手機,或許現在還難以下結論。但在付亮看來,手機廠商做大模型也並非是一時興起的“追熱點”,畢竟,以華為為代表,它們在大模型上的投入有目共睹,也更加“接地氣”,擁有較豐富的場景。

從語音助手和大模型結合的情況來看,利用AI技術,不斷改善手機用戶的體驗已是必然的趨勢。手機廠商之間的大模型暗戰,已然來勢洶洶。

作者 | 楊 潔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