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時代下,手機智能體可能將成為新的超級入口,傳統移動互聯網生態會有怎樣的變化?

文|趙艷秋

編|牛慧

“我覺得短期之內,你會看到一個比較大的變化。不管手機也好,互聯網也好,未來我們的App會越來越少,會去App化。因為大模型本身具備生態插件及融合能力,以後可能我們不需要那麼多App瞭,人們需要服務的時候,大模型直接去調用一些服務接口就可以瞭。”一位人工智能資深人士在年初對數智前線說。

而在剛剛過去的6月,兩大走在前面的手機企業蘋果和華為,在各自開發者大會上,官宣瞭人工智能戰略和動作,確實讓手機呈現出不一樣的變化。在AI時代下,手機的交互模式、手機企業與App之間的合作模式,正在發生演變。

01

新的超級入口出現瞭?

6月舉辦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Apple Intelligence”被提瞭大約60次。“Apple Intelligence”的策略,不是將AI作為附帶功能或獨立的聊天機器人運行,而是將AI整合到用戶已在使用的應用中。為瞭實現該戰略,蘋果將把AI融入到最新版操作系統中,並將全新升級Siri

值得關註的是,Siri在2011年推出時,被定義為“個人助理”,但這麼多年來,它的角色頗為尷尬,能用的功能有限。直到現在接入GPT-4o,或許才真正開啟“Siri的時代”。

蘋果介紹,當全部更新都落實後,Siri在獲得用戶允許後,可以訪問蘋果設備上的一切,並能跨App來工作。比如,一個會議改到瞭傍晚,你想知道開完會還能不能趕上女兒的演出。你問Siri,它就會處理相關數據,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從辦公室到演出地點的車況,來給出建議。

在騰訊研究院針對“Apple Intelligence”組織的一場討論中,矽谷AI應用創業者陳然認為,Siri的這次升級,讓更多用戶第一次真正接觸到智能助手。“串聯瞭很多應用,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就像魔術一樣。”不過,這些功能將在今年秋天上線,一些更復雜的功能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亮相。

繼蘋果之後,在6月的華為開發者大會期間,華為也宣佈瞭“鴻蒙原生智能(Harmony Intelligence)”。同時,華為小藝也迎來重大升級,不再是AI語音助手,而是系統級智能體,背後加持瞭盤古大模型5.0。

在展臺上,人們已經可以直接體驗小藝智能體。比如你告訴小藝,對比下兩個手機產品。幾秒鐘內,它輸出兩部手機的介紹,列出表格對比各項參數,甚至可以通過對話,調出商城服務,直接完成購買,形成一個閉環。在沒有智能體之前,我們需要搜索很多內容,自己在腦中形成對比圖。

在這個過程中,小藝智能體理解用戶的意圖,能規劃多步驟的任務,並跨多個應用來執行。

一些業內人士總結瞭傳統智能手機和AI時代下手機的不同,雖然當下AI手機還處於極早期階段:

首先,自然交互來臨瞭。交互變成瞭對話、圖片、視頻等自然的方式,無論是蘋果Siri、華為小藝、OPPO小佈、vivo的Jovi,還是小米小愛,作為智能體或個人助理,未來,它們能聽會看,能深刻理解人們的意圖。

其次,智能體將幫助用戶去做App之間的復雜交互。“傳統智能手機模式下,App通過智能手機平臺,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用戶支付的大多數費用和流量,則歸App應用,手機隻能獲取一些App應用預裝和使用分發費。”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告訴數智前線,“AI時代下,由智能手機(智能體)直接服務最終用戶,App為智能手機提供服務,手機的重要性增加,用戶的流量直接流向手機。”

再次,App將解構成顆粒度更小的服務。“應用展現出原子化的趨勢。”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傢胡延平說。一位華為工程師告訴數智前線,App開發商已開始進行微服務化改造。這些原子化的服務,在用戶的需求場景下,將通過智能體編排組合,走向智能耦合。“我們可能都不再叫應用開發者瞭。”前微博創始團隊Brilliant Phoenix合夥人Indigo說,應用開發商轉變為“服務提供商”,為這些智能體開發服務接口。

在這樣的變化下,手機智能體或個人助理,成為一個新的生態入口。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或許許多應用逐步接入Siri、小藝等智能體,去搶這個接口,也會依賴於這些智能體的路由和分發

“你可以理解手機智能體是一類特殊的App,它是系統級App,它與第三方App底下都是手機系統。“一位研發工程師說,”第三方App把服務給到系統,手機智能體去系統裡拿。手機中可能不再需要下載App

“實現AI手機的過程,是一個去App應用的過程,未來可能手機裡完全不需要任何App應用。”IDC郭天翔說。

這種趨勢已經發生。在華為HDC大會期間,大批App企業前往手機原生智能展區。大傢交流的核心是“怎麼能讓系統或小藝,更多地調到我們?”

02

各類App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智能體的出現,令手機App的流量分配出現瞭新動向。“在這方面,我們做過一些調研。”一位手機研發工程師告訴數智前線。

他們看到,頭部內容類App“不用焦慮”。如抖音、微博、小紅書,在智能體上去瀏覽內容,不如直接打開App,因為裡面的內容更密集,瀏覽便捷,效果也更好。

一些大的工具類App將會受到正反兩方面影響。一方面像充話費等功能,如果手機智能體能提供更快捷的服務,用戶就會減少使用相關App。“所以,這類App開發商要尋求轉變。比如,把自己拆解為原子化服務,相當於一個個很輕的小程序,方便系統調用。”

另一方面,這些工具類App中埋藏很深的功能,像中長尾小程序,大部分用戶並不知道。接入智能體後,相當於給這些小程序一些更淺的入口,獲得更多的分發和流量。

對於大量中尾部App,本身流量不大,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如果它有很好用的功能,比如一些修圖軟件,雖然比較小眾,但有特色,當它向系統開放瞭服務能力後,系統會根據用戶意圖,匹配出來進行調用。“這類開發商在很積極地擁抱智能體。”另一種中長尾應用,則沒有太大特色,將被淘汰。

針對這樣的調查,App開發商有著不同的反饋。某頭部App資深開發者告訴數智前線,手機智能體這個入口,並不具備決定性。他以支付和導航為例,“做支付的很多,為什麼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這兩傢最強?它可能還是用戶體驗,而且市場這麼多年形成的用戶習慣是最難改變的;再如導航,市場上基本是百度和高德,智能體改變市場格局,短期內還不太現實”。

另一位資深人士觀察到,大量App企業在智能體上正采取多種策略。一些自身有能力的App,自己已接入各種大模型,做智能體,如飛書在去年推出飛書智能夥伴。另一種App,自己做智能體的同時,也與手機智能體合作,比如支付寶。而哪種服務用戶更願意使用,還有待觀察。但對於大多數中小App,自身能力有限,願意借助手機智能體能力,實現自身轉型,不至於在與大公司的競爭中,完全失去使用場景。

西窗燭公司創始人瞿章才告訴數智前線,西窗燭本身是古詩詞App,未來西窗燭App自身,可能會接入大模型,去做智能體場景。“比如把所有文學作者都變成智能體,用戶可以直接與杜甫對話,也可以與李白作詩。”他們也計劃接入華為小藝智能體,以及字節豆包等的智能體生態。前者針對華為鴻蒙系統,後者則期望用於安卓手機生態。

瞿章才認為手機智能體並不會替代App。“具體的功能,還是要跳到第三方App來實現,智能體隻是讓觸達變得更便捷瞭。”畢竟各類App背後有大量的數據和場景,智能體不可能完全覆蓋。

目前,一些App采取先發戰略。比如同程旅行、小紅書等第一批接入小藝智能體,開發瞭原子化服務。在用戶出行場景下,華為手機的小藝智能體會調用同程旅行實現訂票服務,調用小紅書的景點推薦。小紅書還開發瞭一些新的用戶交互形式,比如用戶瀏覽時,可以在旁邊幫用戶生成一段類似的文字,或對一段文字進行翻譯。

03

新的關系

手機智能體和App之間,還有一個有趣和關鍵的問題,這就是數據。這也是傳統智能手機與App企業之間不太涉及的問題。

蘋果擁有強大的用戶數據,如屏幕、日歷、郵件、照片等,這對做機器學習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矽谷AI應用創業者陳然說,“如果想要進一步發展,這些應用必須要訪問到這些敏感信息。我關註的是,蘋果如何在其隱私框架下,控制和提供這些敏感信息。”

除瞭手機向生態如何開放一些數據外,App公司似乎也要在隱私框架下,將一些數據提供給手機,才能讓智能體更好地來調用。

當下,手機智能體調用誰,或不調用誰,可能基於幾種因素。“可以是結合用戶的行為數據。”一位手機智能體工程師說,比如用戶到瞭某個商圈,他習慣使用美團,手機智能體就會調用美團來提供美食推薦服務。當然,智能體也會有商業合作。“類似於現在一些應用底部推薦的支付工具,總有第一名、第二名和折疊的部分。”一位App開發者說。

如果取決於用戶行為或習慣,可能會更人性化一點。這裡的用戶行為數據,可能是智能體從系統獲取的,也可能是第三方App共享的。

一位手機智能體工程師給數智前線舉瞭一個例子,如果同樣有兩個音樂播放軟件,一個用戶很多,但它接入手機智能體後,並沒有很好地把用戶的行為數據告訴系統;另一個用戶沒有前者多,但將用戶行為數據開放的更多。“從系統的角度,前者不夠智能,後者推薦出來的概率可能更大。”

“這隻是一個很理想狀態。”另一位手機產品經理告訴數智前線,很多App不可能把數據給手機企業。比如電商應用,最核心的數據是用戶畫像,但這些數據一方面涉及用戶隱私,另一方面這是電商企業的商業資產和核心競爭力,“它肯定不能給我們”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手機系統——其實手機作為一個平臺,有一些全面、基礎的用戶畫像,可以提供給智能體進行調用。”上述人士說。

“從生態的角度來看,手機在功能機的時候,硬件和系統軟件是綁定的,系統軟件裡包含瞭所有的關鍵功能,但很有限,就是通話、短信。到智能機的時候,最大的兩個標志,一個是交互變成瞭觸控式的、更自由的模式;一個就是APP產生瞭。”OPPO AI中心產品總監張峻在年初一場關於AI手機的討論中說,“到瞭AI手機,它具有基於用戶需求和個性化特點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意味著它跟用戶的交互模式會發生深層次的變化,有可能是覺得你需要什麼,我主動放在你面前,由你去決策。”

張峻認為,在這樣的交互體驗模式下,背後的服務生態一定會發生變化。這一系列服務,必須要原生化,它還是由第三方提供,但內嵌在手機系統背後,系統可以把它調出來。同時,它可能會打破一些服務煙囪,在同一個用戶場景下,貫穿瞭不同服務。張峻稱,OPPO也已經開始做一些探索瞭,但這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胡延平認為,在下一階段,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強大的頭部效應,可能導致一部分App從入口獲取大量的流量和用戶,而其他可能被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利益沖突。這些沖突可能還會與用戶數據隱私保護,以及一些與競爭有關的問題相交匯。

為此,手機企業可能需要考慮如何形成新的生態秩序,形成新的與開發者和應用之間的關系,而這個過程可能比超級入口來得更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