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劉洪睿 策劃丨劉洪睿

雖然早已立春,但2月中旬的北方還是時不時會降溫,零下依舊占瞭一天的多數。北京的馬路上,也還能看到堆在樹下沒有化的雪。

除瞭傢裡囤的幾百斤大白菜怨種朋友的腦袋,身邊能看到的綠色並不多。

當然,餐桌上除外。一個季節的伊始,意味著一個全新美食季的揭幕。時蔬新綠,魚蝦正肥,餐桌上的二月正是春意盎然。

任何食材都比不上剛發芽時的綠,他們是春天裡的至鮮至嫩。“不時不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季的食材最為鮮美,順應天時,讓他們以最完美的狀態呈現在餐桌上,是對淳樸勞動人民最崇高的尊重。

餐飲界的春天已經到來,鳳凰網美食剖析春日裡的美食符號,制作金梧桐餐廳應季菜品大賞,讓今年的春天來得更加“肆無忌憚”。

時蔬

01

說到春天裡的蔬菜,很難不先想到春筍

但仔細一想,一年四季都有筍,剛剛過去的冬季,就有冬筍。為什麼春筍的地位如此之高呢?

那要先聊一聊筍的類別。

我國地大物博,竹子的種類更是多達300餘種,口味各異,大小不一。粗略統計好吃的僅有40餘種。

在江南,竹筍一年四季都有,按生長季節可分為春筍、鞭筍、冬筍三大類。

鞭筍,即新萌的竹鞭,形似馬鞭,筍色白,口感脆。名字聽起來陌生,但其實一年裡吃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他瞭。

因為竹鞭一年四季都在向外拓展,因為相較於其他兩類,出產、上市時間也相對長瞭不少,大概在每年的5-10月份。

但據說市面上新鮮鞭筍很是少見,多是焯水處理過的,這是因為鞭筍易老,稍不註意便會堅硬得無法入口。

經過處理的鞭筍,買回傢後簡單水洗後就能下鍋瞭,切成小粒,和蒜、豆瓣醬、臘肉粒炒到紅亮亮,一道超級下飯的鞭筍炒臘肉便可出鍋。

而我們熟悉的冬筍,是毛竹冬季生於地下的嫩莖。其成熟和采收時間段在每年的一、二月份。由於生長的時間短,冬筍的個頭不會很大,外形像寶塔,通常就是三到四節筍芽的長度。

雖然冬筍特點明顯,比較好辨認,但是因尚未出土生長,所以也不容易被發現。在我國,冬筍的主要生長地區集中在福建、四川、貴州、江西等地。

冬筍生長時間短,所以筍肉中含有的纖維很少,吃起來像吃肉,不會咀嚼出渣。

冬筍既可以生炒,又可燉湯,比如火腿煨冬筍、冬筍燉排骨、冬筍蝦仁、冬筍炒臘肉、雪菜冬筍等等。

筍界,自古以來便有冬春之爭。有人覺得,冬筍肉質肥厚,煞是過癮;有人認為,春筍清香爽口,鮮美異常。

那麼問題來瞭,同樣是竹筍,冬春之間究竟有什麼差別?為什麼春筍又能成為春天代表性的時蔬呢?

其實並不是冬筍冒瞭頭就是春筍。冬筍是毛竹特有的,而春筍的種類有很多,毛竹筍、雷竹筍、早竹筍和哺雞筍四種

春筍顧名思義就是春天長的筍子,每年3月中旬開始破土而出,至清明節為最佳采收時間。

一場春雨一批筍,春雨過後,春筍呼啦啦地從地裡冒出來,筍尖上還頂著雨水的露珠,放眼望去一大片,讓人目不暇接。

這個時間段的春筍,尖尖才冒出一點點,其它的部分都埋在瞭土裡,特別鮮嫩。

春筍,食用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鮮嫩爽脆被稱為“山八珍”。

春筍長得快,但保鮮期極短,每年就那麼幾天能吃到,如果錯過瞭時間,再挖出來的筍就不堪食用,像是在嚼竹席子;挖瞭不泡水也不行,隔夜就會幹得恍如隔世。

所以挖筍必須分秒必爭,快狠準!

飽食瞭泥土的營養,得到瞭春雨的滋潤,鮮嫩的春筍極為難得。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筍肉質地單純,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的口感。

筍尖最為嬌嫩;中部筍節緊密,口感脆;筍底相對較老,適合蒸、煮、煨。

所以,金梧桐餐廳都是怎麼呈現春筍的呢?

02

野菜

流行於南北、沒有地域之別的春日鮮蔬,當屬馬蘭頭、韭菜、薺菜、香椿等野菜。

春菜們在春風的吹拂中破土而出。蘇軾在《春菜》一詩中,羅列瞭韭芽、薺菜、青蒿、茵陳、甘菊、香椿等菜蔬,可謂是春色可餐。

這些混合著山野靈氣的春味,耐人咀嚼。

不過,野菜瘋長的季節,也是挖野菜迷惑行為大賞的季節。

路邊、小區、公園、河邊,到處都能見到尋找野菜的“王寶釧”。

如果沒有戀愛腦,這邊還是建議去市場、集市上購買。畢竟不是所有的野菜都能吃。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常見的幾種野菜。

馬蘭頭,也稱馬蘭,總覺得這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也總能聯想到小馬吃嫩葉,拽也抓不走的場景。

這是初春常見的野菜,它的味道能給人們一種春天特有的恬淡。

其實在江浙地區,每逢春日,走到田埂上是一定要挎著籃子的,因為此時正是馬蘭頭的時節。

周作人曾經在《故鄉的野菜》裡這樣寫到“馬蘭頭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鄉間不必說,就是城裡隻要有後園的人傢都可以隨時采食。”

常見的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的,葉片邊緣有小尖角,葉面有時會有一層微毛。

馬蘭頭要怎麼吃呢?

“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後食之,可以醒脾。”袁枚提供瞭一種吃法,將其放入沸水焯熟,瀝幹切碎,加入豆腐幹碎涼拌。

加瞭香油的馬蘭頭看不出半點鄉間土氣,脫胎換骨不知清雅瞭多少,華麗瞭幾分。

對於香椿最早的記載,大概就是莊子的《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此處的“大椿”指的便是香椿樹,可見其生命力極其頑強。

香椿本在北方流行,這些年也成瞭江浙滬的常駐嘉賓。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野菜,名字溫文爾雅,但氣味卻尤其張揚。

香椿的口感嚼起來像泡過的茶葉,味道不易形容。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恨的人,覺得難以下咽;愛的人,覺得硫化物氣味難掩其萜烯類獨有的清新芬芳。

香椿的氣味是一種不尋常的高級。他能夠在大江南北政府甜、辣、咸、鮮各種口味,這是自古以來,人類與椿結下的深厚友誼。

香椿的做法有很多。沸水焯熟,切碎瞭炒雞蛋、拌豆腐,這是簡單的吃法;湖南有一種比較復雜的吃法,搭配泥鰍,用香椿祛除腥味,這是極好的搭配。

薺菜有個好聽的別名叫枕頭草。

《詩經》裡描述它:“其甘如薺”。早春的薺菜,既保留瞭為越冬而儲備的養分,又吸收瞭為開花結果而吮吸的新春雨露,正是其一生中最肥嫩多汁的時候。

就像北方人冬天鐘愛囤大白菜一樣,有些南方人也愛存薺菜。將其焯水後捏成薺菜團,冷凍在冰箱裡,一年之中隨時想吃隨時能取。

薺菜做餡,是全國共識的王道吃法。

薺菜餃子、薺菜餛飩、薺菜春卷、薺菜湯圓,細細切碎瞭拌成餡料的薺菜,清香獨特。

尤其這個時節,刀魚餛飩裡面放入薺菜,鮮上加鮮,這是春日裡極致的味覺享受。

野菜的種類當然不止上述三種。當然除瞭野菜,春日裡的時蔬也是非常豐富,諸如韭菜、蘿卜,雲南的鮮花等,這些菜品都是春日裡不可多得的別樣滋味。

水產

春日裡最令人期待,不僅有那一抹綠色,還有江河湖海裡的生機

江河湖海裡的生靈,能夠比人類更早感知春天的到來;而饕客們也能精準地掌握他們的動向。

01

刀魚

刀魚因其外形與尖刀相似而得名。“春潮迷霧出刀魚”,仲春時節,要說最鮮,還要屬刀魚

刀魚這種不起眼的小魚,憑借著古代文人士子的一往情深,千百年來都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珍饈。

每年2-3月份,通體銀白,狹長側薄,頗似尖刀的刀魚,成群結隊溯江而上,形成魚汛,此時的刀魚,味道最為鮮美,肉質細嫩,入口即化。

刀魚分為江刀、湖刀和海刀。江刀可在其中稱為尚品,但由於大量地捕撈,致使資源接近枯竭,長江目前已經禁捕

雖然長江刀魚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是人們對於春日的一口鮮美並未停止腳步。

金梧桐餐廳對刀魚也有獨到見解。

02

河豚

河豚是“長江三鮮”之一。而就是這樣的鮮物,也伴隨著巨大的危險,美味與劇毒並存,實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裡講瞭個小故事。故事講江陰正街上有一傢飯館,專門做河豚。河豚有毒,為瞭讓客人放心,店傢就專門做瞭一塊木板,用來刷印單子,說如果有人在店裡吃河豚中毒而死,主人可以償命。也為此,汪曾祺在江陰待瞭兩年都沒有吃過河豚,他將此視為人生的憾事。

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有時可以獻出生命。

蘇東坡曾有言“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這說的便是河豚。

古人拼死吃河豚,而現代人就要幸運得多。人工養殖的河豚,毒素已經大大降低。不僅如此,通過對有毒部位的嚴格把控,人們終於可以放心享受瞭

河豚魚肉緊實,越嚼越有味,東坡也曾言:“食河豚而無百味。”

魚皮富含膠質,將其有毛刺的一面翻卷夾入口中,軟嫩筋道。

魚肝鮮香粉糯,用油煸出香味更是一絕。

白子綿軟香醇,有些許像奶油,並無腥味,可以直接用新鮮的河豚白子涮火鍋。

03

鰣魚

鰣魚同樣和刀魚、河豚並稱“長江三鮮”。鰣魚分佈於近海一帶,在海中生長兩到三年,季節一到,準時洄遊。

不在海中舟車勞頓,所以也就無需選擇結實的肌肉,細膩成為瞭鰣魚的特點。

因其主要以浮遊動物、蝦類、藻類為食,故而富含優質的蛋白質。肉質肥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但是談及鰣魚,便總會老生常談人生那幾大憾事,無論是《冷齋夜話》還是張愛玲,他們都覺得鰣魚多刺是值得遺憾的。

人們沒有因為刺多就停止瞭對鰣魚的偏愛。

既然刺多,為什麼還要去吃呢?

大概是因為人們的味蕾善於捕捉小分子食物獨特的香氛,舌尖對於細膩的質感情有獨鐘。

其實,除瞭刀魚、河豚、鰣魚之外,江河湖海裡還有各式早春的躍動。通過能工巧匠地精心雕琢,都在餐桌上為大傢帶來春的希望。

人們從不吝嗇將大自然賦予的財富,盡早與大傢分享。不同的烹調,解碼瞭春的符號,我們得以直觀地感受人與自然千絲萬縷的聯系。

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人們,需要這樣的聯系。

或許我們走在路上還能看到樹下的積雪,路旁的枯枝,但是春天確實已經來瞭,濃濃的春意早就在這些珍饈之中,含苞待放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