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小紅書上刷到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新疆的這種馕算不算貝果?👇

截圖來自小紅書

不得不說,這個外形,真和貝果看著像失散多年的雙胞胎。

貝果 | 圖蟲創意

甚至有人把新疆的這種馕(窩窩馕、小圓馕)直接戲稱為“新疆貝果”。

截圖來自小紅書

那麼,窩窩馕到底是不是貝果呢?!這要先從它兩的做法說起瞭。

01

不同的做法

■ 貝果的做法

和普通面包的制作流程不一樣的是,貝果在進烤箱之前,會在鹽水或者糖水中將正反面稍微燙一會。

熱糖水/鹽水可以有效為面團定型,避免繼續膨脹。這樣處理後烤制出來的貝果,表皮緊致,內裡紮實,相比一般蓬松柔軟的面包,吃起來多瞭一份耐人尋味的韌勁。

貝果有獨特的“水煮”步驟 | youtube/umi''s baking

如今的貝果紮根世界各地,雖然外形和味道大致相似,但不同地區的制作方式,讓成品也出現瞭些許的差異。

比如加拿大蒙特利爾,就更偏向傳統的制作風格,手工或者燃木烤箱制作,表皮會更硬,在蜂蜜水燙過後吃起來也會帶點回甜。

而把貝果發揚光大的紐約則用普通烤箱,口感稍軟一些。

日本制作貝果的時間相比美國來說並不長,生產的貝果面包個頭也會偏小一些。

蒙特利爾風格的貝果 | kingarthurbaking.com

相比很多添加瞭大量油和糖的面包來說,貝果相對來說確實健康一些。一般的原味貝果以面粉為主,加少量鹽、黃油就行

在美國市場崛起之初,最早規模化生產貝果的廠商Lender''s,為瞭提高銷量,在宣傳上不斷強調貝果是天然健康的烘焙食物,以此來迎合大眾追求健康的飲食觀念,大獲成功。

當時制作貝果的工人 | Lender''s Bagel官網

■ 馕的做法

用於烤制馕的烤爐叫馕坑,用鹽土制成,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類。地下馕坑如同淺井,地上馕坑的整體如同一隻倒扣在地上的碗,底大口小。

傳統烤馕大多用木材供火,近些年來,出於環保的考慮,電烤馕逐漸取代傳統的烤馕方式。

馕坑裡的馕丨圖蟲創意

烤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和面、配料、造型、預熱馕坑、打馕等多個步驟。和面的時候要加入烹調用油、雞蛋和牛奶,使得烤出來的馕噴香酥脆可口。

馕的具體形狀因地域和民族習慣而不同,有搟制的面餅,有盤成半球狀的面團,也有直接拿手拉拽成長面片的。制作講究的馕餅中間會拓上花紋,並撒上芝麻、洋蔥末。

在馕上蓋制花紋 | 吃馕小分隊 拍攝

為瞭適應市場的需求,馕的口味日趨多元化,現在比較流行的有肉馕、油馕、窩窩馕、片馕、芝麻馕、片希爾曼馕、牛奶馕、辣皮子囊、玫瑰馕、核桃馕等等。馕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樣,根據每個人喜好的口感,馕也分為厚馕與薄馕。

新疆的各種馕,左下角就是很像貝果的窩窩馕 | 吃馕小分隊 拍攝

被大傢懷疑是貝果的窩窩馕,其實和貝果還是不大一樣的。

❶ 首先,窩窩馕沒有貝果烤制前的水煮步驟;

❷ 貝果中間有個洞,但窩窩馕中間隻是有個塌陷的“窩”,並不中空

❸ 論口感,窩窩馕可要比貝果紮實得多。

窩窩馕 | 圖蟲創意

02

不同的吃法

■ 貝果的吃法

貝果如今大受歡迎的另一大原因,是其可鹽可甜的百搭體質。

最簡單也是最經典的吃法就是抹奶油奶酪。1984年,奶酪生產商Kraft成功收購瞭Lender''s,強強聯合的同時,還推出瞭大量的電視廣告進行宣傳,以官方口吻描述它們浪漫的相遇與結合,將奶油奶酪和貝果這對CP成功“鎖死”。

Lender''s和Kraft的廣告 | flickr/Carl Lender

時至今日,就連在蘋果手機emoji表情中輸入貝果,打出來的圖案都是一個抹瞭奶酪醬的貝果,從中可以看出美國人對貝果和奶酪醬這對CP的認知。

emoji中抹瞭奶酪醬的貝果

隨著飲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貝果中的食材也變得更加豐盛,可以加入奶油、抹茶、巧克力、藍莓、香蕉……這樣充滿甜蜜和清新感的內餡。也可以放三文魚/培根/牛肉/雞肉,加入新鮮的蔬菜和美味的醬汁,做成咸口的貝果三明治

貝果三明治 | 圖蟲創意

總之,“貝果可以夾一切”,你能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食材,都可以剖開貝果往中間一夾,然後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和美味。

倫敦著名貝果店BEIGEL BAKE的貝果三明治,一個下去可以頂一天 | 刺蝟 拍攝

■ 馕的吃法

馕的吃法也完全沒在輸的,同樣精彩絕倫。還沒開擺,我已經開始忍不住咽口水瞭。

對於維吾爾族人來說,每當傢裡來客時,馕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並且必定占據餐桌的“C位”。一位維吾爾族的記者表示:“這是一個習慣,可能解釋不瞭,但是必須是這樣。”

維吾爾族居民的餐桌 | 吃馕小分隊 拍攝

馕不僅是維吾爾族的主食,同樣也是哈薩克族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哈薩克族俗語中提到:所有食物的爺爺是馕,即馕是最重要的食物。哈薩克族最出名的是塔巴馕。和維吾爾族面餅較薄、嚼起來酥脆生香的馕不同,哈薩克族馕多以牛奶、鹽水和面,馕餅較厚,口感松軟

新疆的馕鋪 | 吃馕小分隊 拍攝

馕除瞭直接單吃,還可以入菜變大餐。

羊排肉先煎炸好,再紅燒至酥爛。另一旁則將烤好的馕餅置於盤中,將燒好的羊肉放在其上,澆上收汁後的原湯,湯汁浸入馕中吃起來又軟又入味馕包肉這種面肉合一的風味美食,非常能代表新疆的傳統民族特色,已成為瞭一道可以代表新疆的“名菜”。

誰能拒絕這樣一盤馕包肉呢 | flickr jie ping

馕還可以切成塊瞭和菜同炒,比如馕炒肉包菜炒馕,經過猛火炒過的馕塊,口感更加酥脆油潤,還帶上瞭同一鍋食材的風味,更添無窮滋味。

包菜炒馕 | 圖蟲創意

03

不同的起源

■ 貝果的來源

關於貝果的起源,江湖中也流傳著很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廣為傳播的是,傳說1683年波蘭國王在維也納戰役中大敗奧斯曼土耳其人,為瞭紀念這位騎術精湛的國王,一位烘焙師傅做出瞭形似馬蹄的貝果面包

但這個說法也存在爭議,《The Bagel: The Surprising History of a Modest Bread》的作者Maria Balinska認為,貝果早在1683年這個時間點前就存在瞭,從未聽說過波蘭有這種說法。這位擁有猶太人血統的美國作傢推測,可能是生活在美國的波蘭猶太人為懷念國王而創造瞭這個故事

盡管貝果的確切起源並不清楚,但可以確認的是:大概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瞭逃避納粹的追殺,波蘭猶太人逃往北美,並把制作貝果的技術也帶到瞭這片土地。

紐約一位貝果烘焙師傅 | grubstreet.com

紮根紐約之初,為瞭保障自己的權益,300多位掌握制作貝果技術的師傅就一起建立瞭Beigel Bakers Union Local 338貝果工會,商定瞭貝果的生產標準並嚴格執行。任何烘焙店想要售賣貝果,必須聘請經過工會認證的師傅才行

據說工會裡師傅們開會,用的都是民族語言,而且工會裡的位置是可以世襲的,師傅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子。

1940年的338工會名單 | grubstreet.com

■ 馕的來源

馕一詞源於波斯語,曾流行於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和西亞諸國。關於馕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維吾爾族人發明的,雖然考古出土的證據不能印證這一點,但馕的確是由維吾爾族人發揚光大

據考證,維吾爾族人烤馕的歷史已有2000餘年,最初他們稱馕為“俄可買克”,而“馕”的稱呼,是從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開始流傳的。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裡的文物 | 吃馕小分隊 拍攝

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多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瞭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大量西域食品湧入中原內地,深受百姓喜愛,而在胡食中最著名的要數胡餅(胡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餅就是西域的餅)。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1000多年前的小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博物館|iyaxin.com

胡餅就是把面團做成圓形,上面撒上胡麻(芝麻),在爐膛裡烘烤而成的餅。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敘述瞭胡餅的制作方法:“面一鬥,羊肉二斤,蔥白一合,鼓汁及鹽敷令熟,炙之,面當令起。”由此看來,這種胡餅大概率就是現今的馕

雖然窩窩馕和貝果長相神似,但仔細一對比,確實有很多不同之處。

而對我來說,最大的不同在於:窩窩馕也就1塊2塊一個,但貝果就要十幾塊一個瞭!

疊起來的窩窩馕更像貝果瞭 | 圖蟲創意

*本文作者:盧其諳、吃馕小分隊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