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專傢學者在研討會上,就香港中醫藥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大公報》日前主辦“發揮港優勢 增值謀發展─中醫藥新機遇研討會”,邀請中醫藥專傢、學者、業界代表,就如何發揮香港中醫藥優勢、中西醫協作短中長期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培訓等建言獻策。醫務衛生局、醫院管理局代表在會上介紹政府推動中醫藥發展情況,表示將發揮好超級聯系人和增值人角色,為中醫藥發展作出貢獻。
研討會上,與會講者指出,香港具備良好的中醫藥人文環境、國際化教育資源、優質的人才和科研資源,為中醫藥走向國際提供文化、科研等方面的有力支撐。\大公報記者 李清(文) 林良堅、林少權(圖)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認為,香港開展中西醫合作具備中醫技術優秀、臨床水平高、現代醫療水平高等優勢,目前缺少的是一種合作機制,建議特區政府提升中醫藥在香港醫療體系中的作用,中西醫協作計劃模式可以覆製到全港所有公立醫院。
香港醫務衛生局署理中醫藥發展專員何傢騏、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中醫)黃巧雲介紹瞭本港中西醫協作最新發展。他們表示,香港近年來大力推動香港的中醫師接受高階臨床人才培訓,特別是臨床技巧、住院機制、住院臨床操作方面的培訓。何傢騏強調,政府高度支持中醫藥發展,力度前所未有。在助力國傢讓中醫藥“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思考中醫藥發展如何做大、做廣、做深。
抓住高新技術“橋梁”
促進中西醫結合發展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愛平指出,當代生命科學和數據科學的發展,包括基因測序、代謝組學、細胞治療等高新技術,“簡直不可思議”,應該不失時機抓住高新技術“橋梁”,促進中西醫結合發展。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馮奕斌、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院長林志秀都提出建立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指南。馮奕斌建議,香港應集合中醫藥的資源和力量,成立中醫中藥研究院。林志秀建議,醫管局的“中西醫協作診療計劃”應擴至更多的多發病與常見病。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會長李應生就中藥的品牌、檢測、標志,以及中藥的普及化應用等提出建議;並認為中醫藥條例和管理制度有檢視的需要。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在推展落實政策過程中,要全面提速、提量、提效。
“教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系及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講座教授李銘源表示,香港應爭取早日成立中醫藥專科學院。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李嘉欣深表認同,指出中醫藥發展仍然面臨認知性問題,應該從青少年的教育抓起。在香港從事與醫務相關工作的廣東省中醫藥大學的博士生梁文翰,以中醫幫助病人術後調理方面優勢為例,建議香港應當推動中西醫結合,鼓勵中醫參與公營醫療體系的工作。
大灣區“一帶一路”雙加持
港迎中醫藥發展最好機遇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編輯、大公報社長、香港文匯報社長李大宏在座談會上致辭,他表示,大文集團旗下媒體積極發揮智庫型、倡議型媒體的角色,近年來不遺餘力為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發揮瞭重要作用。他指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可以憑借獨特優勢,在推動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助力構建人類健康衛生共同體的進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他以四個“前所未有”作瞭分享。首先,國傢對香港在推動中醫藥發展方面獨特作用的重視前所未有;其次,特區政府支持中醫藥發展的力度前所未有;第三,現代科技成為中醫藥價值的倍增器前所未有;第四,香港打造中醫全產業鏈的能力前所未有。李大宏強調,有國傢作為堅實靠山,有大灣區和“一帶一路”雙加持,香港發展中醫藥正面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