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科大兩學者獲“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左為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傢傅凱駿,右為生物學傢王瀾。\大公報記者魏溶攝

  【大公報訊】記者魏溶報道:2023年“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頒獎典禮於上周五(12月8日)舉行,來自三間大學共四位學者獲獎,每名獲獎者獲頒500萬元用於未來5年研究。其中,香港科技大學兩位獲獎學者於昨日見傳媒,科大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王瀾的研究方向涉及細胞中健康及不健康線粒體分子層面的變化,其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疾病治療和藥物研發。另一位學者傅凱駿的主要研究方向量子材料方面,希望促進學界對量子材料的理解,以帶來更多可能。

  科大兩位學者分別獲獎,其中科大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王瀾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健康與異常的線粒體在分子層面的區別和變化,線粒體是細胞中重要的細胞器,作為細胞的動力來源,健康的線粒體不僅產生能量,還有代謝、感知和解決細胞壓力等多種功能。

  科大王瀾研細胞線粒體變化

  王瀾介紹,如線粒體功能失調時,會導致一系列譬如神經、心臟或肌肉相關的人類疾病;且線粒體疾病涉及范圍廣,平均每5000人中就有1人因線粒體功能失調而患有相關疾病;王瀾續指,線粒體疾病的致病原因,可能因為線粒體中存在蛋白質突變。

  王瀾研究團隊利用結構生物學的研究方式,重構線粒體中某些蛋白質結構,並探究這些蛋白質的功能;通過研究線粒體分子層面的機制細節,將有助於設計線粒體疾病有關治療方案及藥物研發。本次大獎所獲資助將用於購入實驗儀器。除卻研究工作,王瀾亦負責日常教學。她表示,自己在中學及博士、博士後期間受到多位老師的指引,激發出對科研的熱情;未來希望也能像老師一樣,指引自己的學生走上同樣的科研之路。

  科大另一位獲獎學者為理學院物理學系夏利萊博士物理學助理教授傅凱駿,他是一位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與量子材料有關。傅凱駿表示,當前科學界對量子材料的理解仍相當有限,譬如室溫超導體的研發尚處於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因此理論方面的研究,包括開發框架和模型至關重要。

  傅凱駿希望和團隊探索可以利用傳統電腦通過演算法等方式,模擬量子材料的創新方法,分析電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模式,從而促進學界對量子材料的理解,挖掘更多量子效應帶來的新現象和可能;大獎所獲資助將用於招攬更多研究人才。

  大獎其他兩位獲獎學者分別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冷凱,和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燦。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