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衛生署助理署長方浩澄(中)表示,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未來會致力技術創新、人才培訓、檢測標準,助力中醫藥國際化。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推動中藥檢測科研,明年初將完成構建“數碼化中藥平臺”,並開放作中藥鑒別及教育用途。

  衛生署助理署長方浩澄接受《大公報》專訪,分享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工作,透露籌建“數碼化中藥平臺”已基本完成,檢測中心新大樓亦將於2025年分階段啟用,將透過技術轉移,加強中藥業界的產品品質控制,建立香港中藥品牌形象,打造香港成為中藥檢測和品質控制的國際中心,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及國際化發展。\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文) 蔡文豪(圖)

  中醫藥現代化發展離不開中醫藥科研。特區政府2015年宣佈成立由衛生署管理的中藥檢測中心,專責中藥檢測科研,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建立國際認可的參考標準,設於科學園的臨時中心自2017年起投入運作。

  施政報告提出推動中藥檢測科研,以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為平臺,加快推動中藥信息化及數碼化並促進共享共用。衛生署助理署長方浩澄表示,中心正透過不同的實驗及計劃,建立中藥標準及檢測方法,受惠的主要是中藥業界及檢測界,“我們不是直接幫業界做鑒別,但我們開拓不同的鑒別方法,再將方法轉移給業界,令業界自己可以進行鑒別。”

  中藥外形相似 藥廠亦被難倒

  方浩澄舉例,很多中藥的外形相似,但藥效、價格卻不同,市面上存在“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的情況,不但普通市民容易混淆,有時連藥廠采購都被難倒。中藥檢測中心會開拓及歸納不同的辨別方法,例如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甚至DNA鑒別等,協助分辨容易混淆的中藥材,“性狀鑒別部分是肉眼可見,市民亦可以用到我們的成果;顯微鑒別或DNA鑒別,則主要是給實驗室或檢測業界用。”

  至於中成藥,由於涉及多種藥材,在進行品質鑒定或藥物註冊時,要證明藥物成分及含量,考起不少生產商及檢測實驗室。中心會協助開發較簡單的方法做鑒定。過去幾年,中心曾開發外用藥油、枇杷膏、白鳳丸等中成藥的中藥材指標成分分析方法,並把技術轉移到檢測業界。

  “我們相信開拓藥物檢測方法對本地業界很重要,能幫助本地製藥業保證質素,因為做到品質鑒定、質量保證,才能協助中成藥走出國際,促成中藥國際化、標準化、現代化。”方浩澄進一步解釋,檢測中心之所以選定相關藥物開拓檢測方法,是透過有業界代表在內的咨詢委員會,聽取瞭業界的意見,他們希望政府協助解決他們面對的檢測難題。

  方浩澄又提到,中心亦負責香港中藥材標準(“港標”)計劃,該計劃至今已完成及出版瞭10冊《香港中藥材標準》,涵蓋330種香港常用中藥材。中心內已建立一個小型的中藥標本館,為永久檢測中心的中藥標本實驗室奠下基礎。

  至於擬議的“數碼化中藥平臺”,方浩澄表示,成立平臺的目的是希望完善標本管理,並把中藥檢測方法和標準,轉移給中藥檢測和認證業界,推動檢測認證的發展和保持業界的競爭力。平臺會把中心的中藥材標本分階段數碼化,並開放予公眾、業界、國際科研機構作中藥鑒別或教育用途。他透露,籌建平臺工作已基本完成,可如期在明年初開放使用。

  未來致力技術創新及人才培訓

  方浩澄表示,中心未來的工作會致力技術創新、人才培訓、檢測標準,助力中醫藥國際化,“創新方面,我們現在雖然是在一個臨時場地,但已經開始配備嶄新的儀器及技術,透過研究可以研發創新的技術,協助業界檢測中藥材及中成藥;另外在研究過程,我們也希望培訓創新的人才,不隻是本地人才,也希望日後在設於將軍澳的永久大樓,可以有足夠的設施及場地舉辦更多的培訓活動,無論大灣區、內地及外國的人才,都有機會來到這裡作交流及培訓。另外就是我們的檢測標準,希望能夠拿到國際的認可,從而推廣到國際,幫助中醫藥走向國際,去到標準化、國際化。”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