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近月再有多宗學生自殺,再次敲響警鐘。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過去三年即2020至2022年,全港中、小學向局方匯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的數字分別為21、25及25宗,而今年截至10月已有27宗,數字有上升趨勢,估計是受疫情及復常後學生需要面對較大的挑戰所影響。對此她表示,政府會加強跨部門合作,設立三層應急機制,為學生提供服務及支援。

  跨部門跨專業組校外支援

  蔡若蓮書面回復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說,自殺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由多項風險及保護因素互相影響而成,不能歸因於單一因素。因應於此,她表示,政府會加強跨部門合作,包括醫衛局、教育局和社署,並設立三層應急機制:第一層機制是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或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及時和適當的介入;第二層是以跨部門、跨專業及跨界別合作的方式,組織“校外支援”網絡,為學校增強“外援”;第三層是由學校校長直接轉介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予醫管局專科精神科服務,醫管局會優先處理。

  對此,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認為,三層應急機制有需要,但質疑現有服務人手不足,難以精準落實。根據警方最新數據,截至11月8日,有37宗學生自殺及死亡個案,無任何醫療紀錄的占67%。葉兆輝指出,即便是著重識別精神健康問題學生以作出專業介入,但這七成自殺個案均無醫療紀錄、非一定有精神病,部分人是由於抗逆力低,因情緒一時浮躁、氣憤之下沖動自殺,並非單靠篩查問卷便能夠找出。

  葉兆輝發現,受三年疫情影響,如今學生的自殺問題“在深度、廣度上”較往年嚴重,有自殺學生的遺書提及生活不愉快、有壓力及“對明天沒有希望”等。他分析,三年疫情令師生、朋輩相處時間減少,影響彼此建立關系。另外,該37宗自殺身亡個案中,有社工跟進的個案僅占一成,或許疫情令學生無法與社工會面也有關。葉表示,要做好較高風險學生,甚至全港學生普及性的預防策略,如在校園建立關懷文化,同時建議學校應減少考試,讓學生得以放松身心,給予師生時間重建關系;社會亦要釋放復和、關愛、彼此支持的訊息,聆聽年輕人的聲音。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