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街鬼屋”,是上世紀本港坊間都市傳說中的“三大鬼屋”之一,曾是不少青少年挑戰膽量的熱門地方。該建築物在1892年落成啟用,最初為附近的本港首間公立醫院的人員提供宿舍,樓高三層,建築富有巴洛克風格,屬維多利亞時代,兩行排列整齊的拱門,內有寬闊的拱形遊廊,外墻為花崗石,屋頂采用中式的瓦片斜尖。
曾為日軍殺抗日人士地點
1939年,為解決附近精神病院人滿為患,大樓改建為精神病院女病房。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日軍在此大樓內審訊、殺害抗日人士,被害者不計其數,對面的佐治五世公園成為亂葬崗。
日本投降後,大樓成為西營盤精神病院,當時有200張病床,經常住滿病人,數本記載高街歷史的書籍和地方掌故,都提及戰後曾在此工作的醫護人員等,從未聽過有鬧鬼。1961年,屯門青山精神病院落成,該大樓改為日間精神科門診部,門診並於1971年遷出後,大樓長期空置。
據悉,有好事之徒指當年不少被關的精神病人無法獲得適當治療,不時傳出毛骨悚然的慘叫聲,加上大樓內日軍殘殺抗日人士,大樓荒廢後常有道友夜間聚集吸毒,從外面向內望破破爛爛鬼影幢幢,開始傳出鬧鬼,“鬼屋”之名不脛而走。
曾有夜闖的探靈者指,內裡不見鬼,唯見一大堆針筒。大樓更疑因道友“追龍”而引發兩次大火,燒毀主樓,部分屋頂塌下,隻剩外墻及長廊幸存。
1998年政府將原址重建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並對原建築物的花崗石外墻及二樓L形回廊保留和修繕。2001年重建完成,2015年大樓被列為法定古蹟。
該幢大樓別具特色,有多齣港產電影曾在此取景,如《生日快樂》、《男兒本色》、《大迷信》,最著名是由劉德華與張學友主演的,2004年上影的電影《江湖》,令該處成為市民的打卡熱點。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