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容量達26.3萬立方米,足以供應150萬戶三人傢庭兩個月用電量。\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為滿足減碳需要及提升燃料供應穩定性,兩電合作投資逾80億元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本港首個海上天然氣接收站,今年7月投入運作。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容量達26.3萬立方米,足以供應150萬戶三人傢庭兩個月用電量,兩電已將燃氣發電比例提高至約50%。
項目總監李德明表示,該項目是本港重要的減碳基建項目及策略性供氣設施,有助提升發電燃料供應的靈活性及穩定性,並助兩電引入價格具競爭力的天然氣。\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坐落嶼南 設碼頭及裝置船
位於大嶼山南面索罟群島海域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香港首項同類設施。主要設施包括一個備有液化天然氣卸載設備的雙泊位碼頭、一艘長期停泊在碼頭,並裝有液化天然氣儲存設施和再氣化裝置的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紫荊精神號”,以及兩條海底天然氣管道,從接收站碼頭分別連接至中華電力龍鼓灘發電廠和港燈南丫發電廠的天然氣接收站。
當運送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停靠接收站碼頭,液化天然氣會經碼頭設施卸載至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船。這艘船會將液化天然氣暫時儲存,在有需要時利用船上的再氣化裝置將液化天然氣進行再氣化,還原至氣體狀態,經由海底天然氣管道運往發電廠作發電用途。
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已於今年7月投入運作,並接收瞭首批按長期供應協議供港的液化天然氣。每月會有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到接收站卸下液化天然氣。截至現時,已接收4艘載有15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總監李德明表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築成本約80億港元,當中包括建設附帶相關設施。至於會否影響明年基本電費,兩電指會與政府商討。
能源供應更有保障
政府提出長遠減碳目標,兩電要逐步增加利用天然氣發電,取代碳排放較高的燃煤發電。李德明稱,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啟用後,可直接透過船運從世界各地引入液化天然氣,有助鞏固兩電的供應穩定性,甚至爭取引入價格具競爭力的天然氣,供應亦較現時隻靠內地輸氣更有保障。
李德明稱,中電有兩條管道,其中一條是西氣東輸的支管,該支管曾因為天災須暫停維修,一段時間內無法供氣。而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的兩條天然氣管道埋藏於海床下,受影響的機會很低。至於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李德明稱,建造期間有與綠色團體和漁民進行緊密溝通,未來都會繼續進行監察,將水質等數據於網頁公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