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胡曉翎博士展示團隊研發的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大公報記者魏溶攝
【大公報訊】記者魏溶報道:近年,香港每年約有五萬宗新增中風個案,其中八成半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活動功能障礙。香港理工大學於昨日宣佈,研發首創集合四種功能的多模態足踝復康機械人,可通過自動檢測中風偏癱患者走路姿態,用不同模態協助患者側下肢站穩,並在復康訓練中幫助患者矯正不良行走姿態。臨床研究顯示,對比僅使用傳統外力復康裝置療效可提升40%,且具有重量輕、續航久等特點,可協助患者完成自助居傢復康訓練。
足下垂和足內翻是中風患者常見的活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耗時三年,研發瞭多模態輔助可穿戴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為首款集合外骨骼、柔性人工氣動肌肉、振動觸覺感知反饋,以及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於一體的復康儀器。
胡曉翎介紹,現有的復康儀器往往存在單重較重、對足踝治療不足等問題;該款機械人整體重量約為400克,配置9V充電電池可連續使用4小時。機械人可自動探測患者抬腳、邁步等行走狀態,通過不同模態互相協作,幫助患者站穩;並使患者學會平衡腳底壓力和用力蹬地,糾正不良行走姿勢,長遠有助促進腦部神經重塑。
復康療效大幅提升40%
研究團隊亦與多傢本地及內地醫院和復康中心合作,開展兩項臨床測試,包括由研究人員和患者面對面進行的復康訓練,以及自助式居傢復康練習,治療師亦可遙距監測多個患者的復康進度。胡曉翎表示,經過研究證實,采用該款機械人進行復康訓練的中風患者,較僅使用傳統機械外力裝置的復康療效大幅提升達40%。
照顧者李先生的兒子於十年前中風,此前外出需要枴杖輔助,在參與臨床研究及穿戴復康機械人設備後,經過居傢訓練,現已可以自主行走;於一年半前中風的熊先生表示,自己在使用該款復康機械人後,已經可以自主行走,並重新開始工作。
據悉,中風是成年人致殘的主因之一,超80%中風患者經歷偏癱。香港在過去十年間,年發病率上升52%,並存在復康治療師供不應求等情況。研究團隊計劃於明年將該款機械人商品化,期望可獲更多本地及內地醫院采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