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灣區各機場要按本身的優勢和特色,互相協調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內機場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01年7月,由香港國際機場倡導發起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論壇,每年香港、廣州、深圳、澳門及珠海五大機場代表團,均會就某一主題合作進行探討。會議名稱亦從“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研討會”,變成“珠三角機場合作論壇”,再到“珠江三角洲五大機場主席會議”,近年更改為“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主席會議”。
雖然年年碰面談合作,但似乎並未就解決空域擁擠、航線和航點錯位、各機場定位等方面達到實質成果。去年會議主題是“攜手共建綠色低碳世界級機場群”,盡管是世界新趨勢,但事實上,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難以對大灣區機場群的建設有實質推動。
事實上,現時大灣區內的機場同質化競爭大,近年更頻頻建基建、增運力。有研究指出,香港機場與大灣區的內地機場航線重復度達六、七成,十分驚人。
因此,要真正推動大灣區民航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的世界級機場群,區內各機場不能再蹉跎,要按照《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到的“將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多核驅動,澳門、珠海等機場多點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等方向,針對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探討真正的錯位發展,謀實策、出實招。\大公報記者文梓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