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圳公立醫院就診環境好,吸引港人返內地求醫,圖為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口腔醫院(坪山)。\大公報記者郭若溪攝
北上發展或享受退休生活的港人愈來愈多,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建議,加快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醫療融合發展,包括容許本港醫療業界到內地交流培訓,並促進國內三甲醫院提供港式醫療服務,把香港醫療券在內地適用范圍逐步擴大。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榮譽會長高永文透露,目前有30多名香港醫生正申請赴內地執業交流,強調發展港式醫療非推醫護外流,不會影響本地醫護人手供應。\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昨日舉辦推動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聯合發展記者會,嘉賓對推動灣區醫療融合工作提出多項倡議。
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榮譽會長高永文表示,透過香港與大灣區的醫療聯合,兩地醫療模式會越走越近,而香港人不論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還是香港就醫,都能接受相同模式的醫療服務。
逾30港醫生申赴內地執業
高永文透露,目前有30多名香港醫生正申請赴內地執業交流,除16名傢庭科及普通科醫生,亦有多名專科醫生,包括心臟科、精神科、外科、臨床腫瘤科、腸胃科、耳鼻喉科、呼吸系統科、婦科、骨科及眼科等。他強調,這些醫生主要是醫療管理人員和臨床領袖,不會影響本地醫護人手供應。
不過,現時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協定,本港醫生須於2002年前取得本港專科資格,才可在內地永久執業,但在2002年後才獲得專科資格、雖已具有相當資歷醫生卻未必能申請該執業資格。因此倡議特區政府與內地溝通,將有關年限適當放松。
因兩地醫療制度不同,目前大灣區醫療融合仍面臨藥物、器材等限制,高永文指出,內地推出“港澳藥械通”後,內地有19間大灣區醫院已經獲批使用港澳註冊藥物及醫療器械的申請,約20多種藥物及器械成功申請。不過,現時內地要求有關藥物符合緊急需求才可申請,建議特區政府與內地協調,擴大藥物名單,令諸如紓緩痛癥的藥物或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的藥物,亦可獲批在內地使用,並增加“藥械通”醫院數量。
現僅19醫院可用港澳註冊藥
另外,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在大灣區醫療融合過程中,醫療服務配置需從市民角度出發,探討醫療需求,包括逐步擴大長者醫療券在內地適用范圍。他指出,現時大灣區內地城市隻有深圳兩間醫院可使用長者醫療券,對港人十分不便,因此一定要考慮擴闊長者醫療券用途和適用點。
他又提到,不常見疾病的治療藥物在內地的價錢較相宜,建議跨境策略性采購醫療服務亦以此類藥物為試點,讓香港的患者作治療。他亦促建立跨境遙距醫療平臺,讓公營及私傢醫生均可通過核準平臺為居住內地的港人提供服務。自願醫保也應延伸至大灣區指定醫療服務點使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