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智能斜視測量系統可在數分鍾內完成一次斜視臨床評估。中圖:微塑膠“快測”技術,可讓污水處理廠以原有設備測定微塑膠水平。下圖:(左至右)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曾耀輝博士、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教授、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傅弘博士。\大公報記者廖敏烔攝

  【大公報訊】記者廖敏烔報道:省時省力省錢,科技正在各方面造福人類。香港教育大學早前在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七個獎項,其中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曾耀輝博士研發的“快速微塑膠測定技術”,在“環境保護——能源”組別中奪得評判特別嘉許金獎,該項發明較傳統方法節省75%處理時間,又節省六成成本。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傅弘博士發明的“智能斜視角度測量系統”亦獲得金獎,該項發明能在數分鍾內自動識別斜視患者,並生成詳細報告,未來可以幫助學校用作大規模的學生眼科檢查。

  曾耀輝博士介紹道,微塑膠不易分解,會危害海洋生態,而污水排放是初級微塑膠的主要源頭。他續說,傳統測定微塑膠的大型儀器又貴又耗時,但今次發明的微塑膠“快測”技術,可直接利用一般水質分析實驗室(如污水處理廠、濾水廠)常用的“總有機碳分析儀”,配合一個多功能半自動化裝置進行測定,成本減少30至50萬元,“前處理”時間亦縮短至約4小時。他強調,這項技術不用購買額外的昂貴設備,亦減少所需的時間和人手。

  他亦指出,污水廠處理前、後的水含有的有機物濃度不同,所以這項發明會針對不同有機物濃度的樣本進行“前處理”環節調整,這也是達到“快測”的一個原因。他透露,這項發明已幫助渠務署轄下的污水處理廠(包括昂船洲、石湖墟及昂坪)檢測部分污水及污泥樣本,未來可廣泛應用於恒常水質監察。

  AI識別斜視患者 有望在小學應用

  斜視影響外表且不健康,需要及時糾正。傅弘博士亦分享道,是她的兒子啟發她發明“智能斜視角度測量系統”,他在幼稚園時被發現斜視,幸獲及時治療最終康復。她指出,斜視的治療黃金期是8歲之前,如果在小朋友還未定型時發現,就有機會透過訓練矯正康復。據她介紹,“智能斜視角度測量系統”將人工視光檢查流程自動化,患者隻需坐在機器前就能按指示測試,這項發明未來可應用於大規模的眼科檢查。

  傅博士還指出,該發明能夠模仿視光師為患者進行遮蓋測試,利用紅外線鏡頭捕捉患者眼球的轉動,並透過人工智能(AI)技術判斷患者眼球有否出現異常。由於儀器測量時與眼球有固定距離,所以能夠將眼動測量誤差控制在4PD以內。傅博士續說,透過系統診斷斜視隻需數分鍾,成本亦降低86%,未來有助緩解社區眼科專傢短缺的情況。她還透露,“智能斜視角度測量系統”預計一兩年後正式推出,首階段希望和小學合作,以讓隱性斜視學童更早獲得治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