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行政長官李傢超致辭,勉勵得獎學生以才能貢獻國傢和香港。\大公報記者鍾怡攝;右圖:(左至右)香港大學理學士(言語及聽覺科學)沈寶恩、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化驗科學(榮譽)理學士蘇綽然、香港城市大學獸醫學學士凌朗僖、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榮譽)理學士鄧力基、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理學士蔡鹿怡,獲“創新科技獎學金”嘉許。\大公報實習記者徐舒燕攝
愈來愈多大學生冀將創新思維融入所學專業知識,研發出新產品改善人們生活。在昨日“創新科技獎學金”的頒獎典禮上,有得獎學生親身參與“鼻病毒”的傳染性研究,另有得獎學生研發醫護專用鞋墊,配合人工智能(AI)技術監察使用者站立姿勢數據,保障醫護人員健康。
行政長官李傢超出席活動,勉勵得獎學生要抓緊黃金機遇,發揮所長貢獻國傢和香港。\大公報記者 鍾怡 實習記者 徐舒燕
“創新科技獎學金”嘉許25位來自本港不同院校、在創科方面的精英本科人才,涉及醫學、生物化學等學科。每人最高可獲15萬港元資助,得獎者可將其用於到海外或內地頂尖學府交流學習,或於本地創科公司實習。
中大得獎者研“鼻病毒”傳染性
李傢超致辭時表示,知識與創新對推動本港未來經濟至關重要;為提升本港競爭力,特區政府正多管齊下,壯大本港的創科人才庫。他勉勵得獎學生努力做研究發明,並抓緊眼前的黃金機遇,用才能貢獻國傢和香港。
得獎者之一、就讀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理學士的蔡鹿怡,與教授一起研究數株“鼻病毒”的傳染性。該研究結果的學術論文不久後會公佈。同時,她也在研究早期鼻咽癌篩查項目的初創公司擔任學生助理,希望今後將研究成果轉換成大眾使用得到的產品。
“讀Science有好出路”
蔡鹿怡認為,香港現時科學教育做得很好,政府在科研方面投放的資源愈來愈多,大灣區亦將設立據點融合兩地合作等,因此更應向大眾傳達“讀Science(科學)會有好出路”的訊息,鼓勵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同學選讀或入行。
理工大學護理學(榮譽)理學士鄧力基亦獲得獎學金。他本身有扁平足問題,亦觀察到護士工作時大部分時間需站立,因此與團隊研制專用鞋墊“Presole”,配合人工智能技術監察站立姿勢等數據,分析人們站立的重量分佈情況、重心傾向,適時提醒使用者保持健康工作姿勢。
鄧力基說,正確的站立姿勢對健康很重要,Presole亦適用於其他需久站的崗位,如老師。“我之後會把獎學金用於出國深造,希望能學習外國如何把先進科技應用至健康層面。”
另一得獎者、港大理學士(言語及聽覺科學)學生沈寶恩因疫情緣故有機會接觸網上言語治療,於是創立網上平臺Bon Speech Studio,期望推動網上言語治療,將自己課堂知識融會貫通。沈寶恩坦言,團隊曾幫助低收入傢庭學生,以及因腦損傷而行動不便的人士。
她之後會去澳洲進修相關腦損傷或修讀軟件設計課程,盡可能幫助更多有需要言語治療的人,並提升網上治療技術。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