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景言

</audio>

國泰航空,最近深陷輿論漩渦,被舉國上下口誅筆伐。

這傢香港的航空公司,竟然明目張膽地歧視說普通話的乘客。隻要不說英語,就得不到空乘人員的好臉色。

“如果你不會說英語,就不能用毛毯!”

“他們聽不懂人話。”

很難想象,這話是出自於空乘人員之口。在我們的普遍印象裡,空乘行業都彬彬有禮,非常註重客戶體驗,怎麼會無緣無故口出惡言?

然而,國泰航空的空乘人員就敢這麼做!

● 涉事國泰空乘人員

他們肆無忌憚嘲笑乘客,僅僅是因為乘客說瞭普通話。

更令人發指的是,這對於國泰航空的工作人員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他們絲毫不覺得這種行為有什麼不妥當。

我們的國語,成為瞭被歧視的對象。

5月22日,一位博主憤怒爆料,在國泰航空CX987航班上,空乘對不會說英語的乘客展現瞭赤裸裸的歧視。

錄音裡聽得清清楚楚,一位空乘人員嬉笑著用英語告訴同伴:

“如果他們不會說“毛毯”的英文,那他們就不配得到毛毯。”

事件的起因是航班上有乘客不怎麼會說英語,於是用很不熟練的英語,請求空乘人員能給提供毛毯。

幾個空乘人員就在後艙不停地用英語嘲諷乘客。他們之所以肆無忌憚,是因為認定瞭那位被嘲諷的乘客聽不懂。

而聽不懂粵語的老人,也被他們嘲諷為“聽不懂人話”。

飛行的過程中,他們嘰嘰喳喳一直在奚落貶低乘客。

這位博主路見不平、忍無可忍,選擇瞭錄音爆料。

● 當事乘客社交平臺發文截圖

對於乘客而言,說什麼語言,決定瞭他們能夠在國泰航空享受到什麼樣的服務。

最優質的服務,給予那些說英語的人;次一等的服務,給說粵語的;最惡劣的服務,則是給說普通話的乘客。

在他們的認知裡,語言是有“三六九等”的,而普通話則是最差的那一等。

有網友反映的一個細節令人憤慨:國泰航空的空乘人員非常歧視說普通話的人,就算你會說英語,但是如果一開始說的是普通話,那麼空乘的態度也會很差勁。

國泰航空已經不是第一次搞這種語言歧視瞭。

它“前科累累”。

小紅書、微博上關於這傢航空公司的吐槽,隨處可見。

這傢航空公司創立於上個世紀40年代,是一個美國人和一個澳大利亞人共同創立的。當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

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公司的股份經歷瞭多次變化。

但是,“洋血統”的傲慢卻從未消散。

有的公司歧視顧客,隻是暗戳戳地背地裡吐槽,國泰航空卻喜歡“打直球”——當面就給顧客甩臉子。

一位曾在國泰任職的空姐透露:“我之前飛過的每一班,隻要有內地人,廚房裡必有嘲笑的言語,已經成為常態。”

以至於有乘客激動地宣稱:“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國泰航空這種垃圾公司,到現在還能持續營業,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責任。”

在5月22日事件發酵之後,有很多網友紛紛在網上分享自己此前乘坐國泰航空時候的經歷——大多是一些不怎麼愉快的經歷,甚至可以說是被侮辱。

一位網友回憶道,當時自己的包沒有放好,空姐非常不耐煩地用英語提醒他,還翻瞭白眼。他本來僅僅是覺得空姐的態度不好,並沒有多想。

然而,這位乘客很快發現,他附近的白人也是沒放好包,空姐卻非常殷勤熱情地上去服務,滿面笑容。

前倨後恭,僅僅因為對方是個洋人。

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他震驚。

中國人傳統的溫良,使我們喜歡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耽誤瞭人傢的時間,所以才遭到白眼?

可是,真相就直白地擺在眼前。人傢就隻是單純因為你的膚色和語言,歧視你。

那位選擇網絡爆料的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寫道:

“自我坐下開始,就不斷聽見後艙乘務員開始用英文、粵語抱怨。本以為在香港生活瞭11年的我,早已脫敏。但這種赤裸裸的歧視,讓我覺得把這件事情舉報出來才是正確的做法。”

表面上看,他們歧視的是普通話,是一種語言,但本質上他們歧視的是語言背後的地域、文化、人群。

隻會使用普通話的人,往往來自於哪裡?答案昭然若揭。

5月24日,《環球時報》針對此事進行發聲:“國泰事件”不是孤立現象。

在香港回歸之前曾有一部《網中人》的TVB電視劇熱度很高,其中有一個叫“阿燦”的角色,一度成為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稱呼。

這個“阿燦”是怎樣的人?

他來自內地,說著帶內地口音的粵語,沒有什麼文化,在劇中一口氣吞下瞭30個漢堡包!

● 電視劇《網中人》中的阿燦

那時候的香港,有很多土著對“內地人”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俯視態度。

相比土裡土氣的內地人,他們說英文、吃西餐、使用印著女王頭像的錢幣……這些都給他們“人上人”的優越感。

內地和香港之間巨大的經濟差距、生活水平差距,使他們的歧視顯得如此理直氣壯。

然而,時代終究是變瞭。

今日的大陸,早已不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陸;今日之香港,也不是早年間那個高高在上的“財神爺”,已經回歸祖國,成為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大陸的經濟繁盛,也不再是香港可以匹敵。

實力的轉變,卻並沒有消除媚外心態和自負心理。

“我不如你瞭,但我仍然瞧不起你。因為……因為你不會說英語。”國泰航空的幾位涉事空乘人員,無非就是這種想法。

他們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一個“榮譽白人”,更認為說英語是一種榮耀。

那些英文單詞,寄托瞭某些人對日不落帝國昔日榮光的緬懷。

所以,他們甚至連粵語都不怎麼瞧得上瞭。

“哪怕你把餐單翻到中文頁面同時講粵語,但空乘員依然以英語作答。”

這是意識形態方面的抵抗和敵視。

意識形態聽上去比較“虛”,但它卻實實在在可以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路徑選擇。

龍應臺在香港演講的時候,曾經問聽眾“人生最早的啟蒙歌曲是什麼”,她本以為可以得到自己期望中的答案。

沒想到,一位中年聽眾告訴她:“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很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

他說的,是一口不怎麼標準的廣東普通話。

“一條大河波浪寬”,不僅僅是用平實的語言和動人的曲調征服聽眾的。

● 龍應臺香港大學演講現場,觀眾齊聲唱起《我的祖國》

它真正的魅力,在於歌詞背後所折射出來的傢國情懷。

在遼闊的中華國土上,有很多條大河。黃昏時分,年老的艄公會吹起號子,駕船行駛在熟悉的河道上,與風景融為一體。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為瞭開辟新天地,喚醒瞭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瞭模樣……”

每一個詞匯,都讓我們無限遐想。

每一個對自己的國傢懷有深厚感情的人,就一定會喜愛自己國傢的語言。可以說,這是一種自帶的“語言濾鏡”。

它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我認為漢語是最美的語言,並不是因為音調、音韻,僅僅是因為我的血脈與它同頻共振。

英語,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是一種與世界打交道的工具,是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

如果有人盲目崇拜英語、貶低歧視普通話,那隻能說,TA從心底裡可能就不願意成為一個中國人,而是想成為“榮譽白人”。

國泰航空,似乎也已經認識到瞭問題的嚴重性。

5月23日晚,國泰航空發佈聲明,已完成對於事件的調查,對三位涉事的空中服務員予以解聘。

可是,解聘三個空乘人員,並不能解決問題。

事件發生之後,有疑似國泰航空空姐的人在網絡發言,稱爆料者是“無恥玩偷錄音小人”,絲毫沒有任何悔過之意。

用形容某些慣偷的話來說就是:他並不後悔自己犯罪,他隻是後悔沒有做得“周密”一些,導致被警察抓住瞭。

當屋子裡發現瞭一隻蟑螂的時候,可能在角落裡已經聚集著好幾窩蟑螂。

如果不從根本上糾正員工的心態,那麼這件事情並不會起到應有的警示作用。

等風波過去瞭,其他的空乘甚至會認為這三個人不過是運氣不好罷瞭,誰也不會去認真做出改變。

唯有嚴格規章制度,今後對每一個歧視乘客的空乘人員都嚴厲處置,才能真正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國泰航空,能否真正給大傢一個交代?我們拭目以待。

● 參考資料

[1] 新華網評 | 老毛病老不改,國泰航空飛不遠

[2] 環球網 | 港媒:國泰航空行政總裁再就空乘歧視乘客事件道歉,稱將全面檢討

[3] 澎湃新聞 | 國泰航空再次道歉,承諾3天內公佈結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