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龍威大廈一直沒有成立法團,即使公共渠管淤塞,污水倒灌至地下出入口,都隻能靠個別業主先墊支繳付通渠費。

  “三無大廈”是本港樓宇管理的難題之一,全港現有3000多幢“三無大廈”。為協助處理“三無大廈”問題,市區重建局在九龍城推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內,與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合作試行“聯廈聯管”新管理模式,協助“三無大廈”共同聘用一間物業管理公司,安裝“遠程管理系統”,幫助減低業主的管理費,四幢大廈已參與計劃,預計今年底開始采購程序。

  市建局並加大力度鼓勵“三無大廈”成立法團,已有兩幢大廈組織法團。有當區區議員表示,市建局在九龍城的小區復修計劃若取得成功經驗,料將擴展到其他地區推行。\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

  市建局去年以“融合策略”推動九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包括選定在南角道至打鼓嶺道一帶、約40幢無迫切重建需要的樓宇,展開為期三年的“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加大力度向合資格業主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鼓勵和協助業主適時維修及保養樓宇。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展網志表示,該40幢樓宇的樓齡普遍超過40年,當中逾兩成是“三無大廈”,即是沒有法團、沒有業主組織、沒有聘用物業管理公司。

  各廈可共享資源攤分成本

  韋志成稱,市建局在去年10月及12月舉行簡介會及分享會,邀請同區已成立法團的舊樓業主以“過來人”身份分享經驗,講解法團在業主籌組及議決樓宇維修事宜的重要性等。兩個月內,成功協助兩幢三無大廈成立法團,並就樓宇復修工程展開籌組工作。

  九龍城不少單幢式舊樓由於夥數少,推動業主管理大廈不容易,韋志成稱,小區內逾八成樓宇沒聘用物管公司,個別大廈因長期欠管理,致公用地方衛生環境欠佳、出入治安成隱患。為突破這困局,市建局夥拍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在小區試行“聯廈聯管”模式,樓宇成立法團後,可與其他單幢樓共同聘用物管,共享人力及資源管理,如保安及清潔等服務,攤分固定成本,令大廈業主需要支付的管理費用較相宜。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去年12月表示,目標有10幢樓宇參與,當時已有2幢樓齡超過50年的大廈參與。學會副會長遊錦輝昨日回應大公報查詢稱,現正研究可獲大廈業主和業界認可的采購系統和方案,初步預計四幢大廈將於今年底開始采購程序,落實“聯廈聯管”模式。

  韋志成稱,“聯廈聯管”需配合“遠程管理系統”實行,在參與的大廈安裝和配置通訊網絡、閉路電視、電子告示板、大閘門鎖遠程開關和對講機系統等硬件設備,並連結至雲端平臺,方便管理公司作遠程管理和監控,減省管理員長駐大廈的需要,令樓宇管理更具經濟效益。市建局將於未來數月,為四幢已申請安裝系統的大廈,配設相關設備。

  區議員倡擴展至其他區域

  九龍城區議員吳寶向《大公報》表示,市建局在“小區復修”計劃下對樓宇外墻及天面維修增設專項資助,並就維修基金提供“鼓勵性利息”,為“三無大廈”業主成立法團提供誘因。他認為兩個月內已有兩幢大廈成立法團,成績理想,他相信市建局在九龍城的先導計劃若取得成效,將擴展到其他地區推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