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渠管错驳修复工程于狭窄后巷施工,地下公用设施密集。
【大公报讯】记者伍轩沛报道:荃湾海傍是区内一道独特风景线,但渠管错驳问题严重,污水不断流入海,造成恶臭,附近居民饱受滋扰。政府多个部门前年开始对区内70个渠道错驳工程进行修复,至今80%完工,海傍臭味去年减少50%,今年改善80%。横龙街渠管错驳情况属区内黑点,但该处交通繁忙,加上天气不稳定,前线工程人员须争取在晚间封路约3小时,争分夺秒施工。
70宗错驳 80%完工
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荃湾及其他重点地区的排水口污染量,须在2024年年底前减少一半。当时,荃湾海傍的恶臭问题严重,元凶是多条渠管错驳,将污水渠及雨水渠接连,污水排出海后导致恶臭。两年来,政府在荃湾区找到70宗渠管错驳,超过8成现已修复。环境保护署亦在荃湾体育馆外,放置空气质素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结果显示,造成臭味的硫化氢,平均浓度由2022年4月的36ppb,持续降至今年8月的6ppb,跌幅8成。
荃湾海傍今年举办了多场活动,例如七一庆回归无人机汇演、端午节龙舟竞渡等水上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参与。大公报记者于上周四(19日)到荃湾海傍现场直击,不少市民在打卡、跑步等,现场虽仍能嗅到轻微臭味,但已大有改善。
环境及生态局、环境保护署、渠务署人员当日与立法会议员陈恒镔实地视察。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表示,多个部门去年8月视察时,臭味已减半,今年进一步减少8成,超额完成施政报告目标。政府在海滨进行问卷调查,75%受访市民认为渠管修复及气味监察工作有改善,当中逾50%认为明显改善。
荃湾横龙街是渠道错驳较严重的黑点,大公报记者随渠务署高级工程师梁光宗实地观察,他说去年发现该处地下管道的公共雨水渠道内,有一条无纪录的地下管道,将公共污水井的污水连接到雨水渠,工程人员立刻堵塞该管道出水口,今年进一步优化,灌浆填满无纪录的地下管道。
不过,该地下管道的渠盖,刚好在分叉路口的交通灯下,交通繁忙,派员落渠道修理非常困难。梁光宗说,经与警方多次讨论,最终只能在晚间封路以施工;但8月暴雨连连,加上近海的潮水计算有挑战,晚间施工时间只有三至四小时,可谓争分夺秒。工人需多次预先视察及评估实际环境与演练后,才下管道内工作。修复工程最终于9月1日完成。
陈恒镔表示,去年到渠管错驳位置,打开渠盖一刻,恶臭冲天,“当时大家立刻就四散,有多臭可想而知。”他曾提出安装旱季截流器,但成本较贵,如今见到渠管错驳修复工程成效可观,他对政府的工作予以肯定,并希望改善工作持续进行,解决更多错驳位置。
增新科技助探测和修复
徐浩光称,有信心在一年内,完成余下两成工作,包括修复及翻查已修复渠管情况,清理污泥,届时造成恶臭的硫化氢浓度可望再下降,海傍不再有臭味。
环保署助理署长张展华表示,该署近年增添新科技,例如用探测机器人深入渠管,探测及抽取淤泥样本,在主要管道内以CCTV观察管内情况,使用探地雷达观察地下渠管走向,寻找错驳管道位置。未来会到荃湾区乡村协助重新铺渠,将村落的污水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