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围村厨房的师傅拿着大锅铲,用柴火灶和大锅烹煮美食。\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浸会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一级讲师萧欣浩的研究范畴之一,便是本地饮食文化。他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表示,围村的大型柴火灶,通常和祠堂相连,与传统祭祀、节庆有关联。柴火灶虽因科技发展而逐渐失去实用价值,但透过这些柴火灶,市民可以了解围村的传统饮食、节庆习俗,还能了解围村人“靠山吃山”的文化,以及先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令柴火灶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可以适当保育。

  萧欣浩说,保育不是要将其“制成标本”,而是发掘其作为文化产业的价值,吸引更多人活化传统技艺。

  萧欣浩近年见到内地许多省市的政府都在大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通过政府出资的形式,培养专门职人并大力宣传有关产业。他认为,目前香港在传统技艺、非遗文化的保育,多为社企、非政府机构以举办工作坊等方式推动,成效有待提升。他建议政府结合本港情况,参考内地的保育方式,投入资源吸引年轻人传承传统技艺,加大对传统技艺产业的宣传,帮助活化传统技艺。\大公报记者 刘硕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