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区政府完善教育体系,推出“留学香港”、打造香港国际教育枢纽等,助力香港创科发展。图为香港大学为非本地生举行迎新活动,来自各地的学生挤满整个礼堂。

  习近平主席于2022年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时,亲临香港视察,并与在港两院院士、科研人员、青年创科企业代表等亲切交谈。习主席强调,国家已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希望大家继续弘扬爱国爱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领袖的勉励和嘱托成为香港发展创科的强大动力。这几年,香港一方面全力吸引国际化人才,抢人才,大见成效;另一方面,不断抢企业,尤其是独角兽企业、高科技企业,举世瞩目。

  如果说几年前还有人对香港发展创科有一点疑虑的话,如今面对巨变,这些疑虑已一扫而空。香港创科步入大直路,正在形成燎原之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特区政府完善教育体系,推出的“留学香港”、打造香港国际教育枢纽等等,推动香港创科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澎湃向前。\大公报记者 李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对于“抢企业抢人才”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抢占科技高地,争夺创科人才,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上任后迅即行动起来,“抢企业抢人才”措施成效日彰。

  “自2022年底以来,19个月左右的时间,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收到超过34万份申请,批出超过21万份,已有超过14万名世界各地的人才成功申请来港工作……”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透露的最新数字,显示具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的香港,备受人才欢迎,魅力没法挡。

  行政长官李家超连续两年的施政报告都对此重点着墨。2022年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率先提出构建新体系,推出新措施招商引资引才,强化香港竞争力。2022年底,本港推出“人才服务窗口”线上平台,专责制订并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实体“人才服务办公室”更于一年后成立,为来港人才提供支援、跟进人才入境后的发展和需要。

  特区政府同步宣布一系列吸引人才措施,全新“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反响热烈,截至今年6月的短短一年半时间,已有将近9万人申请,7万人获批来港。其他措施包括优化“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等多项计划的限制措施;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更新“人才清单”等,继续为香港吸引优秀外来人才拆墙松绑。

  推动香港未来产业创新和经济蓬勃发展,既要“抢人才”也要“抢企业”,同步进行,相辅相成。

  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于2022年底全面投入运作,成为香港招揽重点企业的一站式窗口。引进办专责引进世界各地具代表性、高潜力的重点企业,瞄准对香港有重要策略价值的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科技等目标企业,主动接触、磋商,提供度身订造的企业落户计划,以及为这些企业的人员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例如申请签证、子女教育安排等。特区政府同时在内地和海外的办事处设立“招商引才专组”,配合引进办的工作,主动接触目标企业。

  捷报频传 重点企业相继落户

  一年多来,引进办捷报频传。去年10月公布约30间重点企业落户或扩展在港的营运,包括阿斯利康、美团、联想集团、华为、京东、元化智能、圣诺医药、先声医药集团、RNAimmune、君圣泰医药、奇安信科技集团、诺辉健康、能链智电等。去年11月,成功吸引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来港设立国际总部。“宁德时代香港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也落户科学园,进一步推动香港新能源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相关技术发展。

  今年3月,本港又迎来第二批25间重点企业,分别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它们大部分都会在港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业务总部。两批企业将会在香港合共投资逾400亿元,创造逾13000个就业机会,当中大部分为科研和管理职位。据特区政府表示,不少企业市值或估值过百亿元或拥有行内前沿技术,在投资香港的同时,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落户香港,共同推动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的更蓬勃发展。

  第二批重点企业有六间来自美国的企业,包括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创立的“百图生科”、全球最大货运交易平台PayCargo。后者希望透过本港办公室,加强与内地客户沟通,该司亚洲区商务总监罗日昇说:“PayCargo在港人数未必多,但提供的服务,通过合作伙伴提供是不少的。”

  来自内地的企业包括聚焦生命健康科技的“优锐医药”,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k Lotter表示,他们将目光投向香港,将其打造成亚太区的药物研发基地。另一家去年12月已在港上市、从事人工智能(AI)机械人的“优必选科技”亚太区总裁谭旻称:“不论是全球创新人才,以及可能相关开展的创新科技研发,在香港这部分有非常好的土壤,有希望未来十年,见到以香港、广州、深圳,整个大湾区为核心的湾区市场,近乎成为全球数一数二。”

  “香港担当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者,服务有意打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企业,和希望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内地企业。”行政长官李家超对此表示。

  香港创科发展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服务国际企业,同时注重培育本地独角兽,香港也做到了双管齐下,不断完善香港创科圈生态。“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成立一年半,今年6月份开始接连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从事工业AI应用的港产“独角兽”企业思谋集团、从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百图生科,以及拥有具身智能前沿技术的银河通用机器人。

  港投行政总裁陈家齐说,港投公司锁定了人工智能为重点赛道之上,通过投资一方面争取中长期的合理回报,另一方面汇聚资源支持创科和策略产业发展,增强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曾指出,香港近年大力投资创科发展,已积累一定成绩。就以达至“独角兽”估值规模而言,现时在科学园营运的企业从事业务范围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和智慧物流等。至于数码港培育、支持的“独角兽”企业,则包括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范畴。这些“独角兽”企业合共总市场估值达数百亿美元。根据投资推广署“2023年初创企业统计调查”,去年香港初创企业数目超过4250家,按年增加约7%,当中约两成创办人来自欧美等地区。

  “未来将会是香港创新科技产业的黄金时代!”据创科局网页介绍,香港由2014年“零”独角兽企业,到目前已见证超过10间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创科业界的就业人数由35500人增至2020年的约45300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亦在2014年至2020年间由约12亿港元大幅增加32倍,至2021年的逾400亿港元。香港亦是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集资中心。  

  教育改革 加强人力资源储备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当前香港创科发展形势不断向好,这对进一步打造人才高地、完善富含创科元素的教育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区政府高瞻远瞩,加快健全香港教育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香港教育体系建设。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建设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的目标。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香港急需加强人力资源的储备。为此,香港高等教育正在发挥多元化及高度国际化的优势,致力培养爱国爱港和具备国际视野的新一代,掌握高端科技及两文三语的能力,积极进行世界级研究,为国家高速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培育和扎实的学术基础研究,通过扩容提质,加强宣传交流合作,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定位和角色。

  优秀的科研人才是支撑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功能的重要力量。配合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教育局支持香港高校发挥整体优势,突破局限,共同推进创新能力。

  在推动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方面,政府支持内地与香港两地院校优势互补,尤其在科研合作、学生交流、人才培育、合作办学等范畴上一直保持紧密连系。截至去年底,香港与内地的高校共有约2400个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合作项目。至今有六所香港高校在深圳开设产学研基地或研究院,进一步加强了与内地院校在科研层面的合作。目前,几乎所有主要大学都已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起紧密合作,建立了分校或研究机构,为科研发展、知识转移及产业化缔造有利条件,促进在大湾区内进行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活动,成为香港创科中心发展的关键动能。

  抢才育才 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特区政府全力支持与内地高校结盟。本港高校与内地及澳门的院校成立了五个联盟,分别为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以及鲁港澳高校院所创新联盟,汇聚超过80所精英院校,通过完备的合作机制,凝聚优质教研资源,深化成员院校在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共赢,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不同范畴的发展。

  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特区政府支持教资会资助大学加强国际交流及联系,与各地学术机构建立策略性伙伴关系,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教资会预留约1000万元,支持大学校长会国际化小组开展一项全新计划,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香港高等教育,包括制订宣传推广策略,制作宣传刊物及短片等。小组已开展工作,并委托顾问公司制订宣传推广策略及进行市场调查。

  在专上教育方面,特区政府鼓励大学开办推动科技与传统学科结合的跨学科学位课程;新增与“八大中心”或STEAM相关的学士学位课程,例如航空航天工程、智能制造、绿色金融及数据科学等;各大学又推出着眼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课程,例如金融科技、艺术科技、教育科技和数码人文学科等;支持大学加强招揽海外科研人才来港教学及开展创科研发。其中“杰出创科学人计划”让大学以更具竞争力的聘用条件,吸引国际知名的创科学者及其团队来港进行研究,壮大香港的创科人才库。

  中小学教育方面,教育局亦进一步推动普及创科学习,优化课程、丰富教师培训内容及举办大型学习活动等,有效提供STEAM教育设备及场地支援。大部分小学和中学已于课程分别加入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单元”及“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进一步协助教师把创新科技元素更有组织地融入课堂学习。教育局又积极研究于小学设立独立的科学科,从小一开始教授,2025年将逐步推行。

  对于这一系列重塑、完善香港教育制度保障的举措,教育局局长蔡玉莲这样说:打造一个蓬勃的创科生态环境,打造香港创科人才高地,让更多有潜质、有抱负的年轻人,迎接创科发展机遇,成为香港的创科发展的生力军,出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国家和香港的发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支持下,特区政府团队正齐心协力推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建设,汇集更多国际人才、引进更多重点企业,向着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的目标推进:

  到2027年,蓝图公布的第五年,香港的整体创科氛围将进一步提升……香港将迎来更多独角兽企业的诞生。香港雄厚的上游研发实力进一步得以巩固,中游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下游科技产业的发展动力亦日渐增强,上中下游创科生态链建设基本完成。

  到2032年,蓝图公布的第十年,初创企业的数目将再创新高,成为区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初创企业培育基地。

  此外,香港将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际人才高地,汇聚本地和海内外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顶尖的创科领军人才,在香港共同构建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香港迈向由治及兴的光明大道,拥有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备发展创科的最好条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目标清晰、用力精准。我们只要继续发扬狮子山精神,上下齐心,在人才、企业和教育三方面持久发力,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国际高端人才高地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