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产学研1+计划”昨日举行签署仪式后,官员与24位研发团队代表合照。
近年本港大力发展创科,推动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特区政府于去年10月推出“产学研1+计划”(“计划”)并接受申请,昨日公布首轮评审结果。督导委员会在94份申请中,挑选和推荐其中24份申请给予资金支持,每个获批项目可获1000万元至一亿元不等的资助。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签署仪式上致辞表示,期待项目能惠及本港的创科生态,且带动独角兽企业的诞生。有获批项目团队分享感受表示,“产学研1+计划”为团队发展打了“强心针”,不仅加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亦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提振投资信心,让市民都能感受到“创新科技是有出路的”。\大公报记者 赵之齐
昨日,特区政府举办“产学研1+计划”签署仪式,与24位大学研发团队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资助金额总值超过十亿元,涵盖健康及医药科学、新材料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电机及电子工程、工程、先进制造、中医药、环境农业及海洋生物科技七个领域。
助建蓬勃创科生态循环
孙东在仪式致辞时感谢各大学对计划的积极回应,并向24个获批项目团队表示祝贺。他透露,“计划”首轮收到94宗申请,每项研究都非常卓越,具有突破性,亦表示期待能带动独角兽企业的诞生。
孙东续指出,除了推出“产学研1+计划”以加强中游产业外,政府亦致力促进发展下游产业,聚焦于生命和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以及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他表示,特区政府在过去两年已成功接触超过100间重点科技企业落户香港或在港扩展其业务,“这呼应了透过促进各产业良性循环互动,以推动本港的创科生态的发展”。
“产学研1+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邱达根在仪式上表示,“计划”在建立蓬勃的创科生态循环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指出,本港创科中游是需要加强的地方,而“计划”能为香港产业链创造新的需求及利润,相信24个项目团队中将有很多会成长为卓越的公司,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创新精神。
“产学研1+计划”在2023年正式推出,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支来自教资会资助大学、有潜质成为成功初创企业的研发团队。昨日,有团队于签署仪式后分享其今后规划。
香港城市大学团队项目“新一代可印刷式高效光伏的批量化生产”为此次获批项目之一,团队创立的初创公司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创新发展。项目负责人、城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化学及材料科学讲座教授任广禹介绍道,钙钛矿光伏技术采用低温溶液制程印刷,能实现“像印报纸一样快速生产太阳能电池”,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及环保效益;且这类太阳能电池应用场景广泛,亦可做成半透明及柔性质地,在高楼大厦密布的香港,“每个窗户都可以做成半透明的太阳能电池”。
城大团队建生产线觅买家
任广禹分享说,本次团队获得“产学研1+计划”的资金资助后,计划于一年内在香港科学园建立一条年产能25兆瓦的试点生产线,希望未来一年半到两年内可将产品进行试点使用。他表示,现在团队已找好战略合作伙伴,“将买家大致安排好”,笑称成果研发出来之后即可“内部消化”。
在他看来,“产学研1+计划”的资助给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大大加快团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步伐。团队亦已找到新能源领域相关公司进行合作。合作伙伴之一、亚比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宏辉表示,新能源行业及环保行业面临的难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大量资金发展新技术,而本次“产学研1+计划”由政府牵头,能降低投资风险,给予公司更强的信心投资新能源相关领域。他亦相信,“计划”的推行能让市民看到“创新科技是有出路,可以赚钱的”。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