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研发亦是漫长过程,对资金、时间及人们的信心都是巨大考验。此次“产学研1+计划”首轮获批的24个项目中,约四分之一为医药科学或中医药相关项目。两队获批的医药项目团队均表示,“计划”为临床试验等关键环节的资金提供极大保障,将中游转化的“死亡谷”转变为“挑战谷”。

  项目须五年内分两阶段完成

  香港科技大学团队此次获批项目为“发展针对家族性阿兹海默症的基因治疗策略”。领导该项目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首席科学家叶翠芬介绍道,家族性阿兹海默症(FAD)有400多个突变位置,团队的核心技术即是用一套通用的基因组编辑策略覆盖多个突变,以创新的基因组编辑疗法治疗FAD。

  “产学研1+计划”最长项目期限为五年,申请大学须于约五年内分两阶段完成项目。叶翠芬表示,预计前三年内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收集数据后,申请研究新药注册,之后进行临床测试。她指出,一个药物的研发一般要花费300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都没法开展一系列实验”。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表示,自己对于“产学研1+计划”感到非常兴奋。他指出,以前学校教授需自己去找资源创业,十分辛苦,而“计划”把过去联系不密切的几个单位联系到一起,“激发的能量非常可观”。他续指,香港的上游和下游发展不错,惟中游过去是“死亡谷”,但在“计划”推动下现已变成“挑战谷”,也因此,他对香港及大湾区的创科发展很有信心。

  香港大学团队“免疫治疗用抗癌症与感染Δ42PD1靶向抗体药物的研发”亦是本次获批项目之一。项目负责人、港大免疫学和免疫疗法学讲座教授陈志伟介绍道,全球90万肝癌新发病例中有逾45%发生在中国,而团队发现了名为Δ42PD1的靶点,希望开发针对肝癌等相关疾病的免疫疗法。

  他表示,团队此前已从事五年临床前研究,完成初始产品的动物实验,预计在“计划”资助下推入临床研究阶段,计划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及评估后,能在第五年开始第二期临床试验,及准备第三期大规模临床试验。他亦指出,若二期试验效果不错,则能进行商业化,再用商业化资金辅助后续的研究,因此感谢“计划”帮忙覆盖了最需要资金的一期及二期阶段,亦希望借此尽快完成香港首个免疫治疗药物,惠及大众。

  大公报记者赵之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