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生效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和香港国安法一同构筑起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基本法第23条订明的宪制责任落到了实处。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那么,在“后23条”时期,香港如何保持并不断做大优势?这是摆在香港管治团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参加政协港澳联组会议讨论时指出,中央重视和支持香港、澳门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中央希望港澳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发挥超级联系人的重要平台及联系渠道的作用。中央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要通过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使香港、澳门这两颗钻石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丁薛祥副总理的讲话给香港各界巨大激励和鼓舞,有中央的坚定支持,有国安港安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广大市民求繁荣求稳定的共同愿望,香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香港应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稳健的步伐,巩固传统优势、铸就新的优势。
把“背靠”的资源用好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公认的香港优势。香港要铸优势,第一个课题是:把“背靠”的资源用好。重点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力。
其一,用好中央惠港政策资源。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增加陕西西安及山东青岛为内地赴港澳“个人游”城市。两个千万级人口、万亿级GDP城市加入港澳“个人游”行列,将给香港带来更多游客。这体现出中央对香港的关爱,也是行政长官李家超及特区政府积极争取的结果。中央惠港政策的“工具箱”里的“工具”很多,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工具”可为香港带来最大实惠,这需要香港特区及时提供建议。如今,香港已经重回正轨,管治团队应静下心来研究“香港所需”与“国家所能”的“共振点”,主动争取惠港政策。
其二,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资源。中国内地拥有14亿人口,比整个欧洲的人口还多,且消费需求升级较快。以汽车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家庭有一辆汽车。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如今,内地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布局“新赛道”产业,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今后五至十年的市场需求将会非常旺盛。香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有诸多优势,应该洞察内地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升级节奏,用好内地的市场资源。
把“联通”的文章做好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公认的香港优势,香港铸优势,第二个课题是:把“联通”的文章做好。重点应聚焦“软”“硬”二字。
从“软联通”看,香港需要在许多方面突破。香港是外资进入内地、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通道,“通道作用”发挥得不错,但香港与内地“软联通”需要破题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香港如何加强体制机制衔接,以打造一体化科技市场,并推动粤港澳三地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在人才工作方面,粤港澳三地如何联合办学、培育国际一流人才;如何推动国际人才跨境流动;在法律制度衔接方面,粤港澳三地如何变“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值得一提的是:三地“软联通”,香港应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内地正在推动“制度型开放”,旨在改革旧制,接轨世界;香港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程度高,有能力和责任助推内地的“制度型开放”。
从“硬联通”看,香港应以“湾区思维”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大湾区是粤港澳三地共同的家园,香港与湾区城市是一个整体,必须按照这个定位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比如,香港要提升港口运力,应考虑到广州港、深圳港,以及东莞、佛山、珠海等周边港口,按照“错位发展、分工协同、优势互补”的思路去谋划。又比如,香港要提升航空运力,应考虑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金湾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的具体情况,按照“抱团发展”的思路去谋划。总之,不能单打独斗,而应以全局思维和长远眼光来铸就“联通”新优势。
把潜在的动能激活
香港铸优势还有一个重要课题是:激活潜在的动能。
应该看到,在回归祖国后的二十多年间,由于香港社会长期存在一股抵制“‘一国’之同”的力量,抑制了香港的发展。这股力量有时候是隐性的,有时候是显性的。在“泛政治化”的背景下,香港与内地在一些领域的深度合作,往往被某些人贴上政治标签,被解读为“同化”“跪低”“卖港”等。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了,香港政通人和,海晏河清,不用担心政治因素的干扰,我们应发现各个方面的潜能,并将其激活,铸就香港的新优势。
丁薛祥副总理对港澳委员讲到:“要通过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使香港、澳门这两颗钻石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这也是为香港铸就新优势点题。
从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看,香港在一些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居于创新链的前端;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居于创新链的后端;香港应和广东两地联手,在创新链中端上发力,就能打通“任督二脉”,激活科技创新的潜能。
从共建“一带一路”看,香港与内地“併船出海”还做得不够,实践中的案例还不够丰富。香港相关行业应好好研究一下内地企业的需求,以及各自的“堵点”,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合作共赢。
香港与内地的合作空间很大。比如,知识产权交易、文化旅游合作、共同举办国际盛事等,这些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需要我们逐一激活。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多次强调:“香港是我们国家的掌上明珠”“香港的特殊地位和优势,香港居民非常珍惜,中央也非常珍惜”“中央坚决支持香港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
丁薛祥以“钻石”比喻香港,夏宝龙以“掌上明珠”比喻香港,这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深情关爱和高度重视。香港应不负厚望,不断铸就新优势,持续提升竞争力,在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好。
在“后23条”时期,香港拚经济、强治理、惠民生、铸优势四个方面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社会各界应该积极支持行政长官李家超及管治团队抓机遇、破难题,推动由治及兴进入新境界。
(系列评论之四)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