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国家要保持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和强化内需是重要的法门,并可为香港带来机遇。
所谓的“中国崛起顶峰论”甚嚣尘上,但邓希炜认为,中国经济能实现5%左右的成长实属难得。“现在印度吸引了很多注意,它的经济增长平均大概是6%,但印度的人均GDP大概是2500美元,不到中国的1/4。所以你说印度的6%增长和中国的5%增长,哪个更好?”
邓希炜说,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现在,持续的高速发展已经超过30年,现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2000美元。“但是中长期来看,不应该期望中国一直以7%、8%的速度发展,这样也是不健康的。”他指出,在经济学里,有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收入到了这个水平,就很难再高速发展下去,典型的例子有马来西亚、泰国,或者其他一些南美洲的国家,人均GDP到了12000美元附近,增长都出现了放缓,甚至还有下降。
“所以你会听到国家领导人说要高质量发展。中国要实现高速发展、保持高质量发展,同时实现共同富裕的话,其实要依靠创新、发展和强化内需。这些都是长期以来一直都想解决的、但在未来也还要继续解决的问题。”而短期内中国经济面对的重要风险,邓希炜指包括地缘政治、地方债、房地产等。他说,中央政府和人民银行也还有空间支持经济复苏,例如降息和增加货币供应。“短期我觉得还有可以放水的空间。”
地方债与房地产问题逐步消解
邓希炜认为,地方债和房地产等问题短期内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一夜之间解决,但这些问题也许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消解。“中国金融市场的特色,就是不存在一个严重的‘金融风暴’或者金融危机的情况,而可以摊长金融市场的压力。例如债务问题,有两个做法,或者减少发债,或者随着GDP慢慢增长,让债务相对GDP的比例下降。”他指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5%的增长,那么自然能实现去杠杆。
而对房地产问题,邓希炜指出,过去几年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债务问题,过去几年看到房地产市场疲弱,现在看到房地产市场已经出台了新的支持措施。“三五年之后,我们应该能见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这个市场可能更接近新加坡模式,也就是政府提供的住宅单位所占的比例,比私人市场提供的住宅单位更高。”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