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臨近,民進黨又開始拿“認知作戰”做文章。臺灣媒體13日稱,一條有關“總統府”軍樂隊降旗儀式的視頻被改,臺灣“國防部”認為“不排除是認知作戰”。此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也召開記者會稱,“認知作戰”是“大陸介入選舉的四種方式”之一。一遇到事就抹黑大陸“認知作戰”的做法,是民進黨的老伎倆瞭,從去年底“九合一”選舉落敗,“缺蛋”風波到“美豬”爭議等,無一不被民進黨說成是大陸的“資訊操弄”。
在臺灣,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都充斥著各種輿論操弄。其中有不少或是無的放矢,或是難於求證,又或是貼標簽。這樣的操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打擊對手以求執政。這種通過媒體、網絡等試圖影響或改變大眾的意識、認知、作為或決策的做法,一般被稱作“認知作戰”。
20多年來臺灣的每次選舉多多少少都受到“認知作戰”的影響,甚至重大的公共政策亦常常有“認知作戰”的斧鑿痕跡。人們也發現,在“認知作戰”的過程中,民進黨往往是最大的獲利者。早在1998年,民進黨籍參選人謝長廷與國民黨籍參選人吳敦義競選高雄市長時,謝長廷被指以假造的“緋聞錄影帶”令吳敦義含恨落敗。到瞭李登輝時期和陳水扁時期,因為有本土外省(民進黨、國民黨)之爭,每到選舉,民進黨隻要打出“大陸有1000顆導彈正對著臺灣”的說辭,大多可以多贏得一些選票。
2004年陳水扁競選連任,眼看連宋即將打敗陳水扁,最後卻因兩顆子彈劃過陳水扁的肚皮,被操弄成連宋“聯合大陸要謀殺臺灣之子”,而使選舉結果翻盤。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提出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即後來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則將兩岸共同市場說成“一中市場”,並宣稱臺灣將出現“男人沒有工作,女人沒有老公,兒子都會被送去黑龍江”的局面,對大陸極力詆毀。然而,ECFA的簽署,帶動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化,提升瞭臺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2014年3月,民進黨又主導“太陽花”運動,把作為ECFA最後一塊拼圖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誣稱為“糖衣毒藥”給硬生生地打掉,讓臺灣失去服務貿易升級轉型的機會。
2016年的選舉,“認知作戰”更是被民進黨發揮到極致。那次選舉投票前發生“周子瑜事件”,盡管大陸方面早就表明不介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一貫態度,也強調“周子瑜事件”是臺灣有些政治勢力利用兩岸民間交往中的個別事件,挑撥兩岸民眾感情,但選舉結束後臺灣一傢智庫的民調顯示,臺灣網絡上對周子瑜是否“臺獨藝人”的論戰,直接影響到瞭約一成的選票。這不僅助蔡英文贏得選舉,民進黨也首次單獨在“立法院”得到過半席位。
2024年臺灣又要迎來新一屆地區領導人選舉,由於過去4年民進黨執政下的各種貪污腐敗、治理失能,惹得民怨沸騰。2022年的“九合一”選舉中,選民已經給瞭民進黨一次教訓,目前民調顯示有6成選民希望政黨輪替。可以預見,民進黨還會繼續打出“抗中”的“認知作戰”牌。
事實上,隨著近半年來選戰的逐漸升溫,民進黨已經不斷透過深綠學者、“立院”答詢或是官員受訪的機會,不斷捏造並釋放“大陸影響選舉”的虛假訊息。今年3月民進黨組成跨部門的“認知作戰防范項目小組”,名義上是快速澄清對岸的“認知作戰”,實際上卻是試圖結合“府院”黨三方力量,對不利民進黨及其參選人的信息作出回擊。7月5日“國安局”局長蔡明彥接受專訪時稱,進入選舉熱季,已看到“大陸透過假訊息聚焦在臺灣內部政策討論”。“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10月17日表示,“大陸介入選舉,操作認知作戰手法越來越多元是事實,而且還越來越懂得隱蔽”。
“認知作戰”已經成為民進黨的精神鴉片,特別是把矛頭指向大陸的“認知作戰”。民進黨把“認知作戰”當作“神丹妙藥”,以為祭出“認知作戰”,治理短板就會自然消失。這樣的一招鮮,怎麼可能一直行得通?(作者是臺灣義守大學原副教授、臺灣民主工黨主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