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產潛艇28日在高雄臺船海昌廠區舉行所謂“下水禮”。\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臺媒報道,臺灣首艘自造潛艇28日在高雄廠房舉行所謂“下水禮”,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致辭時還叫囂,“潛艇就在眼前,過去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做到瞭”。但實際上,潛艇並沒有下水,根本就是“旱鴨子”。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28日表示,無論民進黨當局建造或者購買多少武器,都阻擋不瞭祖國統一的大勢。兩岸專傢指出,臺灣方面建造潛艇的技術並不成熟,重要設備都是靠海外支援,如今為瞭讓蔡英文主持“下水禮”,竟然不惜大幅提前完工,許多測試仍未完成,其性能備受質疑。
臺當局耗時7年、花費500億元新臺幣打造的自造潛艇原型艇28日在高雄廠區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由蔡英文主持,並舉行擲瓶儀式,正式命名為“海鯤軍艦”、舷號為“711”。相較臺海軍現有4艘“古董”潛艇的十字尾舵,“海鯤”為X型尾舵,臺船董事長鄭文隆宣稱,“性能絕對優於現役潛艇”。
臺船董事長鄭文隆日前稱,因潛艇外殼有機密裝備,不宜對外顯示,且仍需經過相當多測試後才能真正泡到水裡;因此隻會沿襲造船傳統,簡單接觸水。對此,島內網民吐槽說“連水都沒碰到,叫下水嗎?”
按計劃,“潛艇自造”的首艇原訂是今年完成封殼,然後於2024年5月20日下水,在2025年11月才會交付成軍。但在蔡英文的“強推”下,“下水禮”提前到瞭今年,也由此引發瞭“政治下水”質疑。島內輿論指出,這無非是為瞭讓蔡英文宣揚所謂“政績”。
測試未完成 性能受質疑
臺灣《聯合報》評論稱,由於缺乏經驗,臺軍首艘自造潛艇必然面對諸多問題,目前的“政治下水”等爭議,僅為冰山一角。文章認為,該項目存在五大風險,包括成本風險、時程風險、技術風險、系統整合風險以及政治風險。
有分析指出,臺產首艘潛艇匆匆趕工,是否依“出廠測試(FAT)”、“泊港測試(HAT)”及“出海測試(SAT)”的程序完成各項測試?如果隻是在船塢內做靜態展示,與海軍傳統的下水定義有極大的出入。一個“出海測試(SAT)”至少要一、二個月。而每一次的測試,還要經過查察檢修,因此,原計劃提出的“明年五月下水”是合理的測試期程。此外,潛艇“封殼”之前,“紅區(非臺灣自制)裝備”,是否都以完成測試?舍棄AIP(絕氣系統)改采鋰電池的供電系統,安全測試是否合格?這些攸關潛艇的安全性能。
對於“臺軍方稱,自造潛艇是臺海軍不對稱戰力的關鍵,要阻止解放軍進入太平洋包圍臺灣”,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28日表示,不過是螳臂當車,終將會自取滅亡。所謂“阻止解放軍進入太平洋”,這是癡人說夢。無論民進黨當局建造或者購買多少武器,都阻擋不瞭祖國統一的大勢,都撼動不瞭解放軍捍衛國傢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8日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統一必然要實現。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揮霍臺灣老百姓的血汗錢,制造兩岸的對立對抗,隻會破壞臺海的和平穩定。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