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兩岸青年文旅基地攜手合作,讓福建廈門集美後溪鎮城內村村民的文娛生活更加豐富。

  鄉村振興事業是大陸近年的“新藍海”,臺灣青年的身影亦活躍其中。他們改造鄉村面貌,守護鄉土文脈,傳承鄉土文化,在大陸廣闊田野間找到築夢的舞臺。來自臺灣花蓮部落鄉村的賴淑珍(左圖)就是其中之一位熱愛鄉土文化的臺灣姑娘。已在大陸發展五年的賴淑珍,紮根廈門集美後溪鎮城內村,與志同道合的臺青合作從事鄉村振興建設。他們制作新媒體產品,打造鄉村文化名片,創建黑貓兩岸青年文旅基地,舉辦廟會、市集等活動,為城內村的經濟復蘇和新農村建設註入活力。從初來大陸時面臨發展方向一籌莫展,到在惠臺利民政策支持下開啟“鄉創夢”,賴淑珍的人生在大陸鄉村振興戰略下邁出瞭堅實的步伐。\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文、圖)

  五年前,被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所吸引的賴淑珍告別臺灣傢鄉,跨越海峽來到祖國大陸。本科學習計算機編程專業的她本想在互聯網企業聚集的深圳落腳,但廈門與臺灣相近的人文氣息、生活方式、語言習慣最終讓賴淑珍選擇留在福建。

  紮根廈門集美鄉村

  “沒有生疏,隻有溫暖;雖然離傢,仿若歸傢。”賴淑珍回憶道:“那時第一次坐廈門地鐵,聽到報站用閩南話,我感覺像是回到臺灣的傢,非常親切。”緣自成長環境,賴淑珍天生就對鄉村心懷感念。在朋友的介紹下,賴淑珍赴廈門集美後溪鎮城內村發展。讓她眷戀不已的城內村歷史悠久,古蹟遍地。紅磚大厝、石板小巷,都蘊含著閩南漁村傳統文化,是集美區唯一的福建省級傳統村落。村口的霞城城隍廟是臺北霞海城隍廟的“祖廟”。相同的文化與傳承,讓城內村成為賴淑珍寄托鄉情的場所,也讓她找到瞭事業落腳的方向。

  來自臺灣臺南鄉村的吳炳璋成為瞭賴淑珍創業路上志同道合的合夥人,“我們都對新媒體有興趣,也都對鄉村部落文化有著特殊的情感,所以在大陸惠臺政策的引導下,我們決定成立新媒體公司,取名‘青青之約’,寓意是兩岸青年共同去赴鄉村振興之約,我們通過制作新媒體產品的方式講好鄉村故事,努力讓鄉村被看見、被關註,做到‘青青之約,村村出道’。”

  大學生成為“新村民”

  展現樸實“村風”、挖掘深厚“村史”、發現美味“村食”、譜寫動聽“村歌”……賴淑珍介紹,這是他們做新媒體產品項目的4大方向,他們帶著一批“80後”、“90後”的兩岸大學生回歸鄉村,成為“新村民”。

  “2021年4月,我們在抖音上發佈瞭首條介紹城內村的視頻,拍攝瞭城隍廟會遊行、城內村歷史、村裡的阿嬤教我們做閩南傳統食物草仔粿、我為村子寫歌等20餘條各種內容的紀錄片、短視頻、微電影,力圖將城內村的故事用創新的方式拍出來、存下來、傳出去。”在賴淑珍看來,這些新媒體產品能讓更多兩岸青年瞭解鄉村、愛上鄉村,參與制作的兩岸大學生也更能讀懂鄉土文化以及背後的中華文化,目前已有逾百名兩岸學子參與過該項目。

  文旅融合助鄉村振興

  獨行快,眾行遠。不僅把音樂、MV視頻等放到新媒體來展現鄉村的美好,賴淑珍還和臺青吳炳璋、王聖棻等兩岸青年在城內村打造黑貓兩岸青年文旅基地,從文旅文創維度助力當地鄉村振興。賴淑珍表示,團隊和當地政府合作,政府做好基礎建設,給他們政策支持和專案指導,兩岸青年做文旅文創專案及服務,共同摸索、打造兩岸融合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依托黑貓兩岸青年文旅基地,賴淑珍和朋友們在城內村舉辦瞭美食節、音樂會、市集活動,推出鄉村主題的商品包裝,進行古厝改造……讓這一古老村落重回青春,成為廈門新晉的網紅村,讓兩岸青年“逗陣來作夥”(相聚在一起)。為瞭發展鄉村文旅產業,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城內村遊玩,賴淑珍團隊在當地城隍廟打造瞭“月老”文創產品,使其成為網紅“打卡點”。今年3月起,基地攜手入駐20傢臺青團隊打造“村浪市集”品牌,不僅匯聚瞭臺灣綜藝特色“黑貓歌廳秀”、文創攤位等特色項目,還深耕鄉村夜經濟,助力青年交友,吸引超2萬人次參與,輻射並帶動城內及周邊村落文旅發展。

  如今,走進城內村,新修建的兩岸文化廣場整潔寬敞,各種閩臺文創元素充盈其間,千年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賴淑珍說,未來希望以城內村為樣本,以實操項目聯結兩岸青年,為他們搭建夢想舞臺,吸引更多兩岸青年朋友一起投入到鄉村振興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