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青鄭光益創辦的教育機構組織學生體驗航空駕駛。\受訪者供圖

  在10萬臺商臺胞聚集的江蘇省昆山市,“80後”臺青鄭光益看好當地教育市場,創辦瞭一傢教育機構。過去三年,面對新冠疫情及“雙減”政策,這傢少兒教育培訓連鎖品牌積極向素質教育培訓與研學等領域轉型並取得明顯成效。隨著大陸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開以及經濟逐漸復蘇,這傢教育機構重新步入正軌。鄭光益向大公報表示,正在籌劃兩岸研學業務,組織臺灣青少年到大陸各地參觀訪問,由此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特別是讓臺灣青少年走出認知誤區,實地瞭解大陸的進步發展。\大公報記者 賀鵬飛昆山報道

  鄭光益早在2006年就去大陸發展,先後在深圳和廈門從事汽車制造業。在深入瞭解大陸市場後,他敏銳地察覺到大陸二三線城市的優質課外教育資源較為緊缺,但這些城市的中產傢庭消費能力很強,對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非常渴望。為此,他於2014年辭職創業,和此前合作的大陸朋友整合各自資源,共同創辦米樂國際教育品牌,主要面向二三線城市的青少年進行教育培訓。

  中西結合 激發創意

  鄭光益選定中國百強縣(市)之首的江蘇省昆山市作為試點,高薪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外教師,采用STEAM教育(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等海外最新教育理念,除英語教育外,還針對性地開展情商、財商、美學等方面的教育和戶外實踐。

  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獨特的教學理念以及高效的管理方式,鄭光益團隊在短期內即獲得成功,在上海、昆山、張傢港等地設置瞭10多傢連鎖教學點,並獲得多傢投資機構青睞。不料近年爆發新冠疫情,不少教培機構遭受影響,米樂國際教育也被迫從快速擴張轉向大幅收縮。

   鄭光益表示,所幸米樂國際教育是實行項目制,一直以來是按照教育投資管理公司的模式運作,在“雙減”政策嚴格限制學科教育後,公司開始將主要精力轉向非學科教育領域,例如在素質教育提升方面,開設兒童邏輯思維培養等課程和相關活動,還積極開辟研學和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活動等新業務領域。其研學業務涵蓋江浙滬、華南、東北等大陸很多地區,通過帶領學生實地領略各地歷史文化、發展成就,感受一些知名高校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產生學習自驅力,並樹立升學規劃、生涯規劃,從而擺脫“刷題”的傳統教育模式。

  上月鄭光益團隊就在昆山慧聚天後宮舉辦一場震天鼓體驗活動,讓孩子在傳統的閩式建築中,沉浸式體驗鼓的文化魅力。“中華文化的宣傳,是每個中國人的義務,我們通過親子研學活動,讓下一代體驗傳統文化價值。”鄭光益表示。

  實地參訪 消除偏見

  隨著兩岸往來逐漸恢復,鄭光益也著手推動兩岸教育交流。鄭光益說,自己之所以來大陸發展,就是緣起於大學期間到大陸的一次參訪活動。當時他跟隨師長到北京、天津兩地,拜訪瞭相關部門,並到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交流,一路上的見聞令他大為震撼。

  “沒來大陸之前,我想像中的大陸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地方,心裡覺得好可怕啊。”回顧這段經歷,鄭光益至今覺得好笑。當年到瞭北京後,他看到很多地方都在24小時不間斷施工,無論是工地的施工人員還是酒店服務業都極其吃苦耐勞。“那時候的感受就是,一個地方的政府、百姓為瞭未來拚盡全力,我就覺得這個地方絕對有希望。”鄭光益說,到北大、南開交流過後,大陸的同學們優秀的素質也給他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些交流活動徹底顛覆瞭他對大陸的刻板印象。之後,在臺灣的大學畢業並服完兵役後,鄭光益毅然辭別傢人和朋友,西進大陸打拼至今。他指出,由於島內一些政客和媒體惡意歪曲醜化大陸,至今仍有很多臺灣年輕人像當年的自己一樣,對大陸的真實現狀缺乏瞭解。因此,他希望通過兩岸研學業務帶動更多的臺灣青少年深入大陸各地,實地感受大陸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居 民生活等,讓他們看到進步的大陸與一些臺灣課本、媒體所說的很不同。鄭光益相信通過研學活動,臺生、臺青將消除對大陸的誤解和偏見。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