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主計總處”4月底下修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率預估為負3.02% ,甚至比2月預估的負1.2%還低。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民進黨當局別再報喜不報憂,應加強扶植中小企業、協助傳統產業升級,並研擬適度調降關稅,拓展海外市場突破出口困境,進而帶動經濟增長。

據觀察者網報道,臺灣地區一季度GDP預估數據同比下滑3.02%,創14年新低,導致全年GDP預測降到1.67%。

臺“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吳佩璇分析稱,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商品及服務輸出下降10.86%。

吳佩璇還表示,歐美國傢持續升息,終端消費市場持續疲弱,產業去庫存速度不如預期,抑制臺灣地區外貿及制造業的動能。

據臺媒報道,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天指出,民進黨經常推托受國際情勢影響,導致臺灣地區經濟表現不佳,然而對比美國、韓國、新加坡近4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雖然各國都受到沖擊,但臺灣地區的經濟表現特別糟糕,執政當局顯然不能完全怪罪國際情勢。

邱臣遠表示,“行政院長”陳建仁希望島內民眾每人拿6000元新臺幣振興內需,顯然對經濟增長不瞭解,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經濟增長率大幅下修主因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商品及服務輸出負增長10.86%,而執政當局所關註的內需消費反而增長6.6%,對負增長的出口沒具體對策“雪中送炭”,反而對正增長的內需“錦上添花”,令人質疑報喜不報憂,欲以好的數據掩蓋壞的,完全搞錯問題方向。

“立委”陳琬惠表示,自2021年8月以來,臺灣連續20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超過2%通脹警戒線,“主計總處”預測2023年CPI為2.16%,較上次預測值上修0.3%。面對通脹壓力,“政府”在平抑物價上的失策顯而易見,平抑物價的措施包括限價、補貼、幹預市場機制,既粗暴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但比起短期效果,對經濟和市場帶來的長期副作用正在持續發酵,“政府”限制價格上漲,導致生產商減少生產,進而引發商品短缺、黑市等情形。

民眾黨發言人楊寶楨表示,島內2022年平均年總工時降至2007.6小時,高居全球第五,但今年1至2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34%,創近10年同期最大減幅,勞工生活負擔加重,可能衍生其他社會問題,包含生育意願下降,低薪過勞更容易誘使人鋌而走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