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聯合大演習展示瞭解放軍海空封鎖和打擊的決心和能力。海空封鎖切斷臺灣的經濟和軍事與外界的聯系,海空打擊除瞭各種軍事目標外,重點打掉水電氣話路網軌橋,動搖臺島的軍心、民心、經濟、社會秩序。解放軍不搞俄軍那種兵力開路的打法。

但從公開報道中,對臺島登陸部分沒有很多著墨。除非臺軍迅速投降,登陸依然是必要的。臺軍不是武統的主要障礙,美軍才是。不管是速戰速決還是持久戰,解放軍海空和岸防力量登島是建立穩固的臺島防禦和反制美軍介入的關鍵。臺軍迅速投降的可能性不小,但不能基於這樣的設想。

登島有4個完全不同的場景:

1、 金門、馬祖離大陸近,在岸基炮火支援下,兩棲裝甲車輛直接泛水泅渡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2、 東引島等距離較遠,但還是不太遠,直升機機降剛好。

3、 東沙、太平島等太遠,但防禦薄弱,傘降和潛艇投送特種部隊就夠用。

4、 臺灣本島需要不同的考慮,

傘降和機降在登島作戰中無疑會發揮作用,但局限性也是顯然的,主要還是用於小規模的突擊隊投送。傘降不僅隻適合輕步兵(戰車傘降的條件太苛刻,到現在為止隻在演習中有限使用,從未在實戰中使用過),而且兵力投入越大,散佈越大,時間越長,越容易出問題。機降的靈活性更大,兵力投送更精確、更集中,但臺島戰場的距離在直升機的投送半徑邊緣,尤其是重載起飛的情況下,在海峽中艦船上短停加油不僅費時間,也受到甲板上作用面積的限制。

解放軍的兩棲艦隊已經大大發展瞭,但永遠都是不夠用的。同時,由於平底船型,小型登陸艇並不適合跨海峽航行。就是在諾曼底,也是登陸艇和大型運兵船分別航行,在沖擊線上換乘,然後登陸艇沖灘。這樣的老辦法需要時間太長,目標太大,太容易受到打擊,尤其是美國轟炸機和潛艇發射的反艦導彈。LRASM具有向目標區盲射、在目標區自動捕獲目標的能力,打這樣的大型半固定目標最得心應手。

大型氣墊船可以直接岸到岸航行,但數量不夠。中小型氣墊船還是需要071、075級運載到近岸(大約海峽中線附近)水域再釋放,與登陸艇換乘一樣的問題。

上島後,大兵團進可以供退可以守,威力強大,但也行動笨重,後援和補給要求尤其高。另一個問題是,臺島西側人煙密集,大兵團作戰很容易陷入巷戰,不易迅速擴大戰果。

另一方面,臺島西部盡管適合大型兩棲登陸的寬大灘岸隻有已知的一些地方,適合小部隊上岸的灘岸就多得多,步兵上岸甚至不受平坦的灘岸的限制,亂石灘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上岸的。

這樣的加強排級突擊隊可以用大量漁船運送。漁船的速度慢,但大陸到臺島一夜航行也足夠瞭。最大的好處是多。極大分散目標後,極大增加美臺的攔截困難。最後的上島看情況。漁船能直接靠岸最好,否則換成沖鋒舟也沒問題。因為人數少,行動分散,換乘的危險不大。還有一個辦法是用旋翼機(“空中三蹦子”),更加有利於越過海岸障礙和城鎮障礙。但漁船上很難直接起飛,可能需要在水裡從拖帶的浮體上獲得足夠的速度才能起飛,旋翼機隻需要比跑步快不瞭多少的速度就能升空。

臺島西岸縱深較淺,海岸到中央山脈的山腳線通常不超過20-30公裡,隻要上陸,迅速前出到要點並沒有多遠。徒步前進是一個選擇,在城鎮之間穿行還是首選方式,就地征用車輛也是一個選擇,上述旋翼機是另一個選擇。沿整個臺島在相距不遠的地方在第一波就登上上百個加強排級突擊隊,可以在第一時間對臺軍防禦和調動造成最大的牽制。

加強排(60-90人)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得到導彈、巡飛彈、迫擊炮、反坦克武器加強後,尤其是得到空中和遠程火力支援時,進可以攻擊無防禦和低防禦目標,退可以互相靠攏據守要點,反正互相相距不遠。

低防禦和無防禦的目標實際上很多,對戰場很重要。各種指揮通信中心並無重兵把守,路口、橋梁、隧道、變電站、電話交換中心也是一樣,警察局不是正規軍的對手,甚至典型雷達、防空導彈基地、炮兵陣地都沒有多少防衛兵力。這樣的遍地開花需要“欺軟避硬”,硬目標留給空中和導彈火力去收拾,越集中越好打。在臺島西岸密集的城鎮中,加強排在其間水銀瀉地,分割據守,割裂守軍,守軍的“巷戰紅利”成為雙刃劍,大量釘住臺軍的機動力量。臺軍機動防空導彈、岸艦導彈、火炮、火箭炮、後勤車隊等撞上加強排,也是兇多吉少。

現代步兵的戰鬥力不可輕視,缺乏的重火力可以得到海空和岸基遠程火力的支持,近戰重火力有反坦克和反工事武器的支持,大量裝備巡飛彈後,對於敵人炮兵都有一定的反擊能力。

在無人機時代,輕裝步兵上岸後的補給問題也得到解決。貨運無人滑翔機是新型空運概念中很有潛力的一種。用膠合板、塑料制成的貨運無人滑翔機機可以運載幾百公斤到1-2噸的貨物,特別適合班排補給。在衛星導航和末端無線電引導下,貨運無人滑翔機可以精確飛抵目的地。在有條件滑行降落的地方精確滑降,無人機能回收使用不錯,不能就一次性使用,反正成本很低。在不能滑降的地方,就在目的地上空轉入降落傘減速的垂直降落。

這可以用運輸機在空中視距外投放,運輸機的生存力得到保證。衛星導航解決從投放點到目的地附近的導航問題,末端可以繼續用衛星導航定點降落,也可以在無線電控制下精確降落。不僅口糧、淡水、醫藥補給可以保證,彈藥補給可以保證。傷員後送不大好解決,有條件的可以後送到海岸,通過漁船回送,或者直升機,否則就隻有堅持幾天,等大部隊上陸瞭,反正很快的,就幾天工夫。

加強排需要強大的無人機支援,各種察打一體無人機不斷地為加強排偵察、監視戰場,引導空中和遠程打擊火力壓制敵人的重火力和大部隊,並為加強排提供各種預警、避開敵人的重兵集團。MALE無人機有足夠的航程和留空時間,加強排不用自己帶,從大陸一側放飛就行。先進的通信和衛星導航則幫助統帥部精確控制加強排的位置和進展,在必要的時候指揮加強排互相靠攏,或者梯次防禦。

解放軍各集團軍都有特戰旅,從這裡就足夠抽調至少百十個加強排瞭。加上陸戰隊、空降兵,兵力來源不是問題。

第一波站住腳之後,第二波重裝部隊就可以上陸瞭,首先奪占港口、機場,然後就可以考慮進攻各級大小城鎮和堅固目標瞭。第一波輕步兵控制的一些設施現在也可以用於支援第二波作戰,比如燃油、補給等。

在這樣的海空封鎖的心理和經濟打擊、海空攻擊的直接毀傷、兩波登陸的實際進軍之下,臺軍防禦很難不瓦解。如果戰前反復演習導致臺軍“無知淡定”,瓦解更快。什麼海空和遠程打擊都比不上目視可見的步兵的震撼。如果美軍也因為“無知淡定”而應對不及,可能解放軍第二波都上島瞭,美軍都還沒有組織起像樣的反應。美軍隻有集結起足夠兵力才能投入行動,小股兵力逐次投入是自殺。

東南沿海在任何時候都有大量漁船可以征用,但大規模兩棲艦隊的調集很難躲過衛星偵察。用演習常態化麻痹美臺會有作用,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這上面,還是要有在冷啟動中就可以一下子登上臺島足夠部隊的辦法。漁船是有效而且不易受到攔截的辦法。這不是說漁船沒法攔截,而是反艦攔截都是針對少量大中艦船的,大量小型船隻很難攔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