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談統一之日,再看巍巍華夏,國雖大,然一點兒都不能少!
文 | 海上客
新華社昨天發瞭一篇報道,提到馬英九此次參訪大陸,於4月6日在西安國傢版本館,亦即文濟閣觀看明藍格抄本《使琉球錄》。
4月6日,馬英九在西安國傢版本館觀看明藍格抄本《使琉球錄》 圖:新華社
看罷,馬英九說:“這是我們研究釣魚臺的人一定要讀的,從古籍裡面證明瞭釣魚臺是不屬於琉球的。”
“釣魚臺”是臺灣地區對釣魚島的通俗說法。
總感覺,馬英九看到《使琉球錄》,內心一定是抑制不住的激動的!
1
何謂“使琉球錄”,其實就是中國明代,朝廷派員到琉球去。官員所寫出差筆記,或者說是出使記錄。
在古代東亞文化圈,這樣的記錄不少。比如朝鮮有人前往北京朝貢,就寫下《燕行錄》。
馬英九在文濟閣所見《使琉球錄》,系明代陳侃在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擔任冊封使,前往琉球冊封國王歸來後在福建寫成。
其中寫道:“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
日月譚天微博截屏
這段話非常清晰地證明瞭釣魚島屬於中國,而不屬於琉球王國。要“見古米山”,亦即今日日本人稱為久米島的地方,才是當年琉球王國的屬地。
當然,那時候的琉球王國國王需要中央政府冊封,也可以理解為大明的一個藩國。即便是藩國,其與中央王國的地理分界仍然有清晰表述。由此,證明瞭釣魚島的歸屬。甚至,海叔要說,當時的釣魚島大抵系福建省的管轄范圍。原因在於臺灣建省是清代晚期的事。
位於福州華林路的泰山廟,其中城隍壁畫講述瞭明清時期福建省各府情況 圖:福建日報
至於琉球王國是怎麼到瞭日本人手上,又變成瞭“沖繩縣”的,海叔要說,這源於日本近代以來的擴張。而琉球王國最後的國王尚泰好歹堅持所謂“琉球中日兩屬”立場,無非希望和日寇周旋,保住國傢。無奈日本於1879年實行“琉球處分”,在琉球設沖繩縣。琉球王國被日本侵占。
2
海叔為什麼說馬英九見到《使琉球錄》後,一定內心激動,心潮澎湃呢?
這就要從馬英九的人生經歷說起。
1971年,馬英九還是臺灣大學的學生。當時,美國以“私相授受”的方式,將琉球群島的行政管轄權“歸還”給瞭日本。由此,激起瞭臺灣地區青年學子保衛釣魚島的激情。馬英九就是沖在保釣運動前列者!
美國人憑什麼將琉球群島的行政管轄權“歸還”給日本呢?原因在於二戰之後,根據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日本領土隻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四島,以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琉球民眾要求美軍撤離
之後,美國雖然召集瞭一些盟友,於1951年簽署瞭對日所謂“舊金山和約”,但這份“和約”根本不包括“吾人”的全部,反正中國和蘇聯都不在場。也就是說,這份和約是無效合約。
且不說這份和約上所規定之日本領土是無效的,單以琉球群島而論,系戰後聯合國托管之地,最終托管任務落到瞭美國身上。
是否可以理解——
法院將一樣被盜物品交給一名公職人員保管,這名公職人員過不多久宣佈將這一物品的保管權交回給曾經偷過此物的賊。然後賊又過瞭一陣說,這東西的產權就是自己的。這合理還是合法呢?
然而,美國、日本就是這麼做的!在美國所謂將琉球群島管轄權交給日本後,過不多久,日本重置沖繩縣。
而在其置沖繩縣之際,還做賊心虛地把琉球群島北部一些地方劃歸到鹿兒島縣。原因很明白,日本怕有人跟他清算琉球群島主權問題,於是先藏一些私貨!萬一到瞭保不住整個琉球群島的時候,還能偷偷摸摸啃一塊兒下來!
這就是日本的招數。而與此同時,日本又以釣魚島屬於沖繩縣的名義,將之納入沖繩下轄的石垣市。
那麼,日本是否對沖繩行使著所謂主權呢?其實,海叔認為,根本沒有。問問沖繩美軍基地的大兵,也就明白,這些擁有治外法權的美國人才是真正自視為當下琉球群島主人者!
無奈琉球群島的民眾希望美軍離開,這種心願多年以來不能達成。
釣魚島 圖:新華社
至於釣魚島,在二戰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曾為美軍靶場。也就是說,美軍戰機曾向釣魚島投彈玩。當然,既然是靶場,也未必是爆炸彈,而是純粹為瞭練手用。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什麼。難道美國在他國領土投彈,這地方就是美國的嗎?那時候,無非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空力量尚弱。如今,情況可就大相徑庭瞭!
言歸正傳。青年馬英九以保釣運動積極參與者的面目,逐漸為臺灣政界所知。自美國留學歸來後,成為蔣經國的英文翻譯。
馬英九曾為蔣經國英文翻譯
從相關報道視頻中可見,馬英九在西安表示,“這是我們研究釣魚臺(島)的人一定要讀的,從古籍裡面證明瞭釣魚臺(島)是不屬於琉球的”。馬英九還表示,他曾在牛津大學看過相關資料,可以印證。
海叔要說,馬英九還真算合格的研究釣魚島者。起碼他能將文獻之間的關聯直接舉證。
3
釣魚島屬於中國,臺灣島屬於中國。這應該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認知。馬英九連續兩年參訪大陸,起碼他做到瞭一點——
帶領一些臺灣地區的青年人來到大陸參觀訪問,看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以自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未來,中國終究要統一。到談統一之日,再看巍巍華夏,國雖大,然一點兒都不能少!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