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前發佈題為《十組數據見證新時代偉大成就》的文章,文章指出,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多中國人民團結奮鬥、銳意進取,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新征程。這10組數據記錄經濟社會前進步伐,展現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成就,揭示中國道路成功的歷史必然。大公報訪問瞭全國各地各業的民眾、專傢,瞭解這10組數據體現的發展成就,是如何切身地惠及全國人民。

  逾120萬億元 GDP歷史性躍升

  2013年至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9.3萬億元增長到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增長6%以上,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達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經濟強勁增長 予港發展機會

  香港上市聯盟大灣區主席 周偉雄

  在全球經濟面臨多重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內地經濟持續保持正增長令人矚目。這幾年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廣交會,疫情期間成交量仍在增長,反映中國經濟韌性。期待香港在金融體系發展和資本市場IPO改革等更開放創新,融入國傢發展大局。大公報記者盧靜怡

  超4億人 全球最大中產群體

  10年間,中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形成瞭超4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

  民企安心發展 帶動共同富裕

  杭州博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 敏

  非常幸運遇到瞭最好的創富時代。近年來,國傢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瞭寬松良好的環境,政策支持力度大,對民營企業傢認可度高,讓我們能安心發展。企業發展為提高員工收入、增加就業崗位創造瞭可能,帶動更多人走向共同富裕。大公報記者王莉

  44萬億元 社會消費動力強勁

  2013年至2022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3.8萬億元增長至44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和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

  網購優惠便捷 旅遊熱力十足

  上海95後 章小姐

  隨著互聯網發展,我也成為網購大軍的一員。逢“雙十一”這種購物節,優惠力度大,贈品多,所以我很喜歡網購。隨著出境遊陸續恢復,我得空就飛去韓國或東南亞,這樣的旅遊頻次不僅是幾年疫情積壓需求的釋放,也會在未來延續。大公報記者夏微

  1100萬人以上 就業規模穩步擴大

  城鎮新增就業規模顯著擴大。2012年以來,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保持在1100萬人以上;截至2022年末,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超1.4億人。

  國傢關心青年 工作選擇多元

  陜西應屆畢業生 董傢興

  原本有點擔心找不到工作,沒想到在校園就業“雙選會”上就收獲到許多offer。不僅簡化就業手續,為畢業生提供多元選擇,還給赴基層工作的人員發放基層就業補貼。特別是和企業HR交談中,深刻感受到國傢對年輕人就業的關心支持。大公報記者李陽波

  42萬億元 對外貿易持續突破

  10年間,中國外貿不斷實現新突破,2022年進出口總值超42萬億元。今年前10個月,內地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超34萬億元。

  “一帶一路”機遇 拓闊出口市場

  山東青島浩賽機械創始人、CEO 李 紅

  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並通過設立8處海外倉來帶動出口,出口額一直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長。截至今年11月份,出口額已超2022年全年出口額的30%。 大公報記者丁春麗

  20.4萬億元 做大財政收入“蛋糕”

  財政“蛋糕”日益壯大。中共十八大以來,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全國財政收入從2013年的約12.9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約20.4萬億元。

  國庫發揮作用 穩定經濟大盤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 劉 英

  十八大以來,財政保持較高強度的支出,有力支持瞭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方面工作,確保瞭國傢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持續加力實施一系列階段性減稅退稅和降費緩費等政策,為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發揮瞭關鍵作用。不斷做大的財政“蛋糕”有力地發揮瞭穩定經濟大盤的關鍵作用。 大公報記者張寶峰

  逾1.3萬億斤 全國糧食連年豐收

  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等不利因素影響,今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科技加持農業 保證高效高產

  河南安陽農民 張永煥

  河南遭遇10年來最嚴重“爛場雨”還能保證豐收,得益於科技加持和規模化種植。在專傢幫助下,小麥種子不斷升級,不僅能夠抗病蟲害還能抵抗惡劣天氣的影響;規模化種植與收割也能盡量保證農業生產的高效高產。

大公報記者劉蕊

  3萬億元 科研經費再創新高

  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提升到2.55%;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首位。

  政策給予信心 科企加大投入

  深圳矽赫科技創始人兼CEO 洪鵬達

  研發資金的快速增加,背後也離不開中央和各地政府的產業政策引導,如深圳的“20+8”產業集群政策,給企業帶來清晰的政策路線和加大研發投入的信心,同時也有助優化產業結構,令產業發展更加符合國傢高質量發展方向。 大公報記者毛麗娟

  58億噸 綠色減碳貢獻全球

  中國超額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0%至45%的目標,累計減排二氧化碳58億噸,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

  公園綠地變多 低碳美好生活

  四川市民 張女士

  成都正在建設“公園城市”,身邊公園、綠地越來越多,更多人選擇綠色出行。成都還用碳積分的形式鼓勵大傢踐行低碳生活,辦大運會時也在場館、交通等方面采取瞭更加綠色低碳的措施,這些點滴都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 大公報記者向蕓

  超600萬公裡 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全國綜合交通網絡的總裡程超過600萬公裡,其中鐵路運營裡程15.5萬公裡,公路通車裡程535萬公裡;港口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2.1萬個,民用頒證機場達到254個。

  高鐵通達區縣 便利工作出差

  重慶文旅行業從業員 魏小姐

  如今交通網絡便利,重慶很多區縣都通瞭高鐵。由於工作原因,我時常會出差,例如到400多公裡外的區縣辦事,上午乘高鐵去,工作結束,下午即可乘高鐵返回重慶主城。文旅行業會舉辦諸多活動,綜合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為我們提供便利。大公報記者韓毅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