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13日,各界代表在國傢公祭儀式現場默哀。\新華社;下圖:12月13日是第十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圖為國傢公祭儀式現場。\大公報記者賀鵬飛攝

  13日,古城南京在寒冬中迎來第十個國傢公祭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當日上午在南京隆重舉行2023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儀式,祭奠86年前慘遭屠戮的30萬同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出席並講話。李鴻忠表示,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95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艾義英垂淚,已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來到國傢公祭儀式現場,在86年前那場浩劫中失去瞭6位親人的老人發自肺腑地說:“歷史不能忘,記住是為瞭不再重演。”老人的深刻感悟,正是國傢公祭的根本用意所在。受邀參加公祭儀式的港人表示:“留住歷史記憶,是我們這一代港人義不容辭、必須承擔的責任。”\綜合新華社、大公報記者陳旻報道

  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公祭廣場上隆重舉行。約8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垂首。86年前,侵華日軍在南京制造瞭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古都南京滿目瘡痍,無數民眾流離失所……那是南京城歷史上的至暗一刻。

  國旗半降,哀樂低回,以國之名,公祭殤難。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歌唱畢,全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南京市拉響防空警報,汽車停駛鳴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畢,在解放軍軍樂團演奏的《國傢公祭獻曲》旋律中,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16名禮兵抬起8個花圈,敬獻於公祭臺上。

  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之後,李鴻忠發表講話表示,今天我們隆重集會,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緬懷同中國人民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而獻出生命的國際戰士和國際友人,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李鴻忠講話後,86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讀《和平宣言》,6名社會各界代表撞響“和平大鐘”。伴隨著3聲深沉的鐘聲,3000隻和平鴿展翅高飛,寄托著對死難者的無限追思和對世界和平的不懈追求。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吳政隆主持公祭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胡春華和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出席。

  公祭,國之禮也。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自2018年起,南京將“默哀一分鐘”寫入條例,確保國傢公祭儀式的莊重感和儀式感,傳遞瞭一座城、一城人對歷史的敬畏,對和平的堅守。10時01分,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全城十幾處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人們低首默哀緬懷逝者。

  “我必須把歷史真相傳遞給青少年”

  “國傢和民族的大事,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關心!這是父親在世時叮囑我們後輩最多的話。”受邀參加公祭儀式的港人陳怡珊表示,“留住歷史記憶,是我們這一代港人義不容辭必須承擔的責任。”陳怡珊的父親陳君實是香港愛國實業傢,曾在紀念館擴建工程捐贈儀式上捐贈瞭逾百萬元港幣,自此成為紀念館的顧問、榮譽館員和首批特殊貢獻獎章獲得者。陳怡珊說,此次專門帶外甥潘耀展一同參加公祭儀式,希望傢族成員共同銘記歷史,承擔起民族責任。

  日本嘉賓、前日本每日放送資深記者加登英成表示,“應該把正確的歷史傳遞給日本的青少年,雖然我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我必須做。”海外華人撞鐘代表、向紀念館捐贈瞭近三千件(套)的南京大屠殺相關史料的美籍華人魯照寧表示,“我們撞響的是和平大鐘,其深刻寓意是不忘歷史,珍愛和平,絕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