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月23日,東航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從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進行驗證飛行。\中新社
作為中國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機,C919從研制、投產、交付到最終商用,對中國航空制造業發展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C919成功完成商業首飛的背後,是諸多科技創新的結晶。從機體結構件到如同飛機“大腦”的航電系統,從機頭試驗到機尾復合材料應用……彰顯瞭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科技實力和“中國智慧”,其所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更是帶動瞭中國民用航空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形成。\大公報記者 夏微
其實,自C919飛機研制階段起,關於國產大飛機的“國產”二字就有不少誤解。眾所周知,C919飛機采用以“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為核心的“多層級”分工體系,目前國產化率達60%。
優中選優 總裝方案擁自主知產
作為主制造商、頂層方案的設計者,中國在C919大型客機的研制過程中先後攻克瞭先進氣動佈局設計、綜合航電設計、飛控控制律設計等102項關鍵技術,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承擔瞭其中68項關鍵技術的攻關。全國22個省市、36所高校、200多傢企業、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瞭大型客機項目的研制。在擇優起用16傢跨國公司作為大型客機機載系統供應商的同時,推動國際供應商與國內企業開展合作,組建瞭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的16傢合資企業,通過技術轉移、擴散、溢出提升我國民機產業研發與制造的整體水平,提升國內民機產業配套能級。
以航電系統為例,C919大型客機采用高度復雜的模塊化、綜合化設計,其中以ARINC664總線為數據主幹道的航電核心處理系統,使航電系統這個飛機“大腦”更加“聰明”,目前,國際上隻有波音B787、空中巴士A380等較新機型才采用瞭這種技術。為瞭掌握航電系統的關鍵技術,C919大型客機改變瞭以往將航電系統作為一個工作包交給一傢供應商開發的做法,而是把整個航電系統“打開”,分成8個工作包交由不同的供應商研制,由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承擔航電系統的集成工作。
如果說航電系統是飛機的“大腦”,那麼電傳飛行控制律就好似飛機的“神經中樞”。對於國產大飛機C919而言,它的“神經中樞”正是中國科研工作者們十年磨一劍的見證。
攻關10年 打造飛機“神經中樞”
對於C919的研發團隊來說,國內之前研發的民用飛機都沒有采用過閉環控制律的電傳操縱系統,相應領域的研究幾乎為零。為瞭攻克這項重要技術,中國商飛成立瞭C919飛行控制律聯合攻關隊,由總設計師吳光輝親自擔任隊長,連同十幾名剛從高校畢業的年輕人,成瞭研發團隊的主力。
C919控制律團隊按照國際通行的適航標準開展研制,為瞭保證成千上萬電子信號的傳輸萬無一失,他們要把飛行中各種不同的高度、速度、角度甚至乘客不同的座位分佈都作為狀態點進行預算分析。最終,團隊花瞭整整十年,控制律終於從技術指標、三維圖紙蛻變成為C919保駕護航的完整系統,第一次由飛行員操作驗證。
一代材料,一代飛機。中航工業洪都C919項目現場工程負責人鄭和興表示,C919前機身部段采用世界先進的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不但在中國民機應用上尚屬首次,甚至超過空中巴士A380所使用的鋁鋰合金比例,有助於提升飛機結構材料性能,減輕飛機整體結構重量。鄭和興指出,C919的自主研發方向用“三減”即可概括,即減重、減阻、減排。以“更安全、更經濟、更舒適、更環保”的特色,向波音、空巴兩強爭霸的國際大型客機市場打出節能環保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