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傢主席習近平與歐盟領導人米歇爾、馮德萊恩的會晤中,“戰略”成為高頻熱詞。習近平指出,“中歐關系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雙方要夯實政治基礎,堅持以戰略視野看待彼此”“加強戰略性溝通,以建設性對話增進理解、妥處分歧”“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實現共同發展”。這切中瞭中歐關系發展的肯綮。

  中歐關系近年來受到瞭全球秩序震蕩與地緣政治博弈的影響。與中國一貫保持對歐友好合作相比,歐盟對華政策卻表現出瞭搖擺矛盾。歐盟賦予中國“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的“三重定位”,後兩者無疑對“夥伴”造成瞭沖擊和稀釋。

  2022年,中國與歐盟貿易額已高達8473億美元,歐洲對華投資大幅增長70%。如此緊密的關聯度,是中歐加強合作的基礎,也是客觀要求。而中歐關系某些間歇性低谷,根源就在於歐盟對華政策在戰略層面的模糊。

  因此,在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20周年之際,以戰略眼光來審視、校準“夥伴關系”,是關乎中歐關系前景的關鍵。歐洲作為多極化的重要一極,如果“選邊站”,成為其他大國的“馬前卒”或“傳聲筒”,將極大加劇世界撕裂對抗風險;而若以清醒務實的戰略自主,推進中歐合作,參與全球治理,將為世界帶來寶貴的確定性,也符合歐洲自身利益。

  今年以來,中歐的良性互動持續增多。國務院總理李強就任後首次出訪就選擇歐盟“雙引擎”德、法兩國。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相繼舉行。自12月起,中國對六國公民開放免簽,其中包括歐盟成員裡經濟體量最大的德、法、意、西、荷五國。

  今次時隔四年在線下舉行中歐首腦會晤,將進一步擦亮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成色。習近平在會晤時表示,中國“願將歐盟作為經貿合作的關鍵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伴”,將強調:“不能因為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為對手,不能因為出現競爭就減少合作,不能因為存在分歧就進行對抗”。這既是對“三重定位”的正面回應,也拓展“夥伴關系”的豐富意涵,釋放瞭合作誠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