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北京小學生楊灝涵(左)在天壇為外國友人講解中軸線文化。\大公報記者馬曉芳攝;下圖: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義務講解員吳光燾(圖中黃衫者)如今已年過八旬。
一線中軸,承古通今。距今已750餘年、7.8公裡長的北京中軸線,串聯起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歷史脈絡,更誕生瞭北京城獨有的壯美秩序。巍峨雄偉的古建,穿越歷史的暮鼓晨鐘,獨具特色的京味兒民俗……隨著中軸線申遺進程推進,許許多多的北京人成為傳播中軸文化的最美使者。年過八旬的東四胡同博物館義務講解員吳光燾,年僅九歲就用雙語在天壇熱忱歡迎八方來客的小學生楊灝涵,一老一少相差80歲,他們盡管在時光的年輪上有各自的生命刻度,但都以北京中軸線為共同的坐標,為中軸線的傳承發展貢獻力量。\大公報記者 孫志、馬曉芳
現年87歲的吳光燾老人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生於東四胡同,“胡同是北京的靈魂,也是北京中軸線的經脈,隻有走進胡同才能切身體會北京。”對北京中軸線,老人傢有更深刻的體會:“走一走永定門禦道,登一登古代京城報時臺鼓樓,再到萬寧橋上看一看,就會對中軸線的偉大有更深理解。”
結合生活經歷 再現京城往事
在古老的鼓樓廣場,聽老人講述遙遠的北京故事,“你知道鼓樓內有多少級臺階嗎?”記者一臉茫然,老人傢笑言,“哈哈,其實我也沒數過,據說是69個,60年一個甲子,9代表九五至尊。”
“東四胡同博物館跟我小時候住的胡同一墻之隔,參觀後感覺非常親切。雖然當時我已經八十多歲,但還特別想發揮餘熱,就立刻聯系博物館做瞭一名義務講解員。”2018年以胡同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東四胡同博物館揭牌正式開館,吳光燾主動申請成為義務講解員,不僅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有瞭用武之地,還讓他看到瞭國內外遊客對中軸線文化的濃厚興趣。
“如果把有趣的人文市井及過往故事,用樸實風趣的方式講出來,一定能吸引更多人。”四合院的磚雕、石雕和木雕,圖案有花草鳥獸,福祿壽喜,歲寒三友等;出入胡同的匠人為居民維修生活用品,鋦碗、補鍋、焊洋鐵壺……吳光燾希望通過自己對北京中軸線的熱愛與鉆研,講述出更通俗易懂、更有趣的故事。他還專門學習用電腦制作瞭關於北京文化的演示文稿,將很多逐漸消失的老北京珍貴場景,如胡同裡的搖煤球、送水、叫冰等,以數字形式呈現出來。
海外遊客盛贊“她英語很棒”
“翻開古都北京這本厚厚的書,中軸線就是它的書脊。我身後的天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築群……”跟吳光燾老人一樣,傢住天壇東門附近的小學生楊灝涵(涵涵)也是中軸線文化的愛好者,雖然不滿十歲,卻已在天壇公園義務講解四年。
涵涵清脆的童音吸引瞭大批遊客駐足圍觀,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小夥子聽得津津有味。雖然第一次來中國,他的中文卻很流利,“我對中國文化很有興趣,一直自學中文。聽瞭涵涵的講解,她的英文很棒!”在父母和老師的支持下,涵涵5歲起就堅持在天壇向中外遊客義務講解,遇到節假日,她還自帶剪紙、中國結、京劇臉譜等中國特色禮品贈送遊客。幾年下來,涵涵已服務瞭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全球30多個國傢的遊客,還收獲瞭很多遊客留言,被稱為“Princess of the Temple of Heaven”(天壇公主)。
“最忙的時候是去年春節期間,每天好幾場,連續講瞭二十多天。”作為天壇文化小使者,涵涵希望努力儲備英語詞匯,向更多國際友人介紹天壇,傳遞中軸線的美。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