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天壇擔任志願講解員的楊灝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大公報記者馬曉芳攝

  因為傢住天壇附近,楊灝涵從小長在天壇、玩在天壇,天壇的每一座建築、每一棵古樹、每一段歷史,都在她心裡留下瞭深深的烙印。“每當看到熙熙攘攘、膚色各異的遊客,我總會萌生一個想法:如何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天壇、愛上天壇?”在涵涵看來,一定要用遊客們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軸故事。

  “祈年殿的‘年’字是豐收的意思,早在甲骨文中,‘年’字上部是一束向下垂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個彎著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來表示豐收、收獲。”涵涵精心準備的解說詞,每次都會得到遊客的熱情回應,大傢都想聽聽這位小導遊的介紹。除瞭聲情並茂地講解祈年殿祭祀的場景,她還會耐心解答遊客們的問題,每次講解完回傢,跟媽媽一起復盤也是必做的功課,“有哪些問題被問住瞭,有哪些講得不夠豐富,特別是一些不熟悉的單詞,我都會記在本子上,現在已經攢瞭好幾本瞭。”

  涵涵說,她還一直堅持在中軸線遺產點及沿線清理環境衛生、撿拾果皮紙屑、整理共享單車,現在已經是“志願北京”的五星志願者,服務總時長超過2000小時。“未來我會一直做下去,為天壇、為北京中軸線貢獻小小力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