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1年廣交會,江門市首次搭建“江門制造”推廣專區——國傢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展示區,重點展示摩托車、水暖衛浴、五金不銹鋼、傢用電器等江門制造產品。/資料圖片

  深中通道主線貫通,預計將於明年中正式通車,屆時將進一步拉近珠江東西岸距離,加快推進大灣區城市群融合發展。借深中通道建設的東風,中山聚焦“香港科創+中山制造”謀劃打造香港─中山科技創新合作區,江門則分別攜手港澳在廣海灣經濟區規劃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攜手深圳實施“深圳研發+江門生產”,在銀湖灣濱海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以區域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構築珠江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為綠色節能、智慧工廠等新興經濟活動打造新引擎。/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帥誠

  “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這裡就能清晰看到深圳寶安機場的飛機起飛,也可以看到香港的大嶼山。”站在翠亨新區規劃館的展廳內,記者隨著講解員的指引遠眺,隻見海面蜿蜒盤踞著一尊S形鋼鐵巨龍,那就是深中通道。雖然是陰天,但對岸的深圳高樓依然隱約可見。近處,則是施工現場忙碌的建設場景,一片紅火景象。

  翠亨新區是深中通道的西登陸點,也是中山“東承”橋頭堡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隨著深中通道即將通車,以及中山港新客運碼頭即將建成,中山到香港陸路、水路,50分鐘之內即可到達,未來香港與中山的互動必將日趨頻繁。

  港企落戶翠亨新區 建無人工廠

  近年,翠亨新區乃至整個中山都在搶抓深中通道西岸“第一站”的發展機遇。今年8月,中山代表團訪問香港,提出“香港科創+中山制造”“香港青年+中山創業”“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的深度合作方案,得到瞭香港特區政府的積極回應,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溝通、細化方案、推進落實。

  事實上,香港與中山的合作由來已久。目前中山的外商直接投資額中超60%為港資,全市現有2300多傢港資企業。自1993年在深圳創立首個營運基地至今,港資註塑行業企業鴻利達集團進入內地市場發展已整整30年。2014年,經過多輪多地考察,鴻利達最終選擇將第二個生產基地——鴻利達精密組件(中山)有限公司落戶在翠亨新區,打通瞭一條連通深圳、香港、中山的科創和制造產業鏈條。

  如今,鴻利達精密組件(中山)有限公司已成為鴻利達集團的重要創新“策源地”,有著目前集團最先進的智能化生產線,其健康品數字化智能化車間已實現從上料、零件加工到物流的全流程無人化。數字化智能化給鴻利達帶來的效益尤為明顯。鴻利達內部曾測算過,按目前的生產規模,註塑產品成型周期每節省一秒,可為公司增加約400萬元的年效益。加上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開展,鴻利達2022年的人均年產值相比2018年增長瞭約37%,產值和利潤均有明顯提升。

   鴻利達的案例,是“香港科創+中山制造”模式的完美體現。區位優勢,正是推動香港產業力量不斷走向珠江口西岸的重要因素。同樣的故事,也在中山隔壁的江門接連發生。就在今年9月份召開的江門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上,江門提出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奮力實現GDP等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再造一個現代化新江門,加速邁入萬億GDP城市行列”的目標。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江門首次提出在廣海灣經濟區“謀劃建設港邑合作特色產業園,共同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再次明確“攜手深圳在銀湖灣濱海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

  江門夥港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隨著最新規劃出臺,當前的大廣海灣炙手可熱。在廣海灣經濟區,江門提出將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謀劃建設港邑合作特色產業園,共同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形成國際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地;在銀湖灣濱海新區,江門攜手深圳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推動兩地在交通互聯、產業協作、協同創新、平臺共建、航空物流、文旅商貿等領域融合發展,實現“深圳總部+江門基地”“深圳研發+江門生產”“深圳服務+江門制造”跨市戰略組合佈局。

  通過深中通道,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都市圈將連為一體,東西兩岸正在上演全新的“多城記”。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