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內掌聲四起,實景演出場場爆滿,音樂節現場火熱十足……這個“五一”假期,全國演出市場持續升溫,“上新”不斷。話劇、舞劇、演唱會、音樂節等多類演出活動,在滿足廣大群眾假日文化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釋放瞭演出市場的消費潛力,掀起瞭新一輪觀演熱潮。

  “上新”不斷 多類型演出精彩不停

  293臺劇目、1170場演出、811場群眾文化活動——“五一”期間,類型多元、內容豐富的演出活動在北京集中登臺亮相,方寸舞臺間演繹著“詩與遠方”。

  其中,國傢大劇院推出的原創歌劇《青春之歌》,聚焦革命洪流中的青年力量,講述為國傢、為理想沖鋒陷陣的熱血青春;北京人藝對經典劇目《海鷗》進行本土化處理,古典氣質與現代風格在舞臺上完美交匯;國傢京劇院2023年“春之聲”演出季啟幕,京劇名傢匯聚一堂,劇目紛呈好戲連臺……精彩絕倫的演出也吸引瞭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紛至沓來。

  與此同時,在上海,舞蹈詩劇《隻此青綠》於4月30日至5月7日連演8天11場,展卷起舞間盡顯中國傳統美學的獨特韻味;音樂劇《劇院魅影》中標志性的水晶吊燈,在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上緩緩升起,其中文版於5月2日在此完成瞭全國首演。

  除瞭傳統演出,近年來興起的脫口秀、沉浸式演出等市場新業態同樣熱度不減、勢頭強勁。“五一”期間,有趣有料接地氣的脫口秀表演,獲得瞭不少年輕觀眾的青睞,演出場次不斷增加;打破傳統觀演模式,註重參與感、體驗感的沉浸式演出,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成為一種新興的消費風尚與文化景觀。

  此外,聽一場戶外音樂節成為許多年輕人假期的出遊首選。傢住天津的王琳是一名資深樂迷,她很早就買好演出票,假期當天坐著高鐵拉著行李箱直奔音樂節現場,與來自各地的好友相聚於此。

  假期間,北京草莓音樂節、濟南麥田音樂節、成都仙人掌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在全國各地火熱開啟,帶來一場場酣暢淋漓的音樂盛宴之餘,對於帶動當地旅遊、餐飲、住宿等經濟效果顯著,“音樂節+旅遊”成為拉動城市文旅發展的新動力。

  行走中觀演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當下,旅遊景區的大型實景演出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作為西安的文化名片之一,大型歷史實景舞劇《長恨歌》在“五一”期間於華清宮景區繼續上演,演出場次增加至每天四場。劇目對白居易名篇《長恨歌》進行藝術化呈現,展示恢弘大氣的盛唐風采。舞臺設計上,將真實的山水風景與舞臺相結合,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為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看體驗。當一片“星光”灑滿驪山的時候,不少遊客驚呼,“好震撼”“太美瞭”!

  在敦煌一個迷宮式的劇場中,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結合3D影像、移動巨幕等裝置,28臺升降機同時工作,將莫高窟飛天壁畫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帶領遊客穿梭於歷史長河,在沉浸式的視聽體驗中,感受千年一瞬間,讓沉淀千年的敦煌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些主題式的實景演出將靜態的旅遊資源與動態的文藝演出相結合,在深入挖掘景區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基礎上,以技術助推創新發展,不僅帶給遊客更多新鮮感、體驗感與沉浸感,更彰顯出一座城、一處景的底蘊與特色。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強勢回暖。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票房收入49.80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10.99%;觀演人數2185.22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142.96%。“五一”小長假的到來,為第二季度的演出市場開瞭個好頭。面對火熱的市場與觀眾的熱情,演出行業要進一步用優質的作品留住老觀眾,吸引新觀眾,探索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實習生梁昊怡對本文亦有貢獻)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