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見習記者李冰琪 香港報道

持續高息、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下,作為香港主要產業之一的房地產業亦持續低迷。10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將公佈最新的施政報告,頒佈10多年的“印花稅”政策如何調整,引起外界的關註和熱議。

“最近香港樓市成交量和價格下挫,”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加息原因,香港樓市在今年第二季度中後期趨近回落,住宅的成交量也隨之出現萎縮。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賢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據政府土地註冊處和戴德梁行研究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的私人住宅成交量為9174宗,按季度大幅減少25%,同比下跌21%。而首三季度私人住宅成交量則為35000多宗,比2022年同期減少約3%。

價格方面,萊坊7月最新公佈《全球樓價指數》顯示,今年首季全球56個主要市場的樓價按年平均升3.6%,其中39個市場錄得升幅,17個按年回落。當中香港樓價同比下跌10.3%,樓價按年變幅排名全球第54位。

高息、經濟不景氣等影響樓市

“環球經濟不景氣及高息環境影響樓價。”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疫情後隔離措施等取消,但經濟表現均不如預期,造成市民買樓入市持觀望態度。

同時,他還指,美國自去年3月進入加息周期以來,已經累計加幅超過500個基點,聯邦利率上調到最新的5.25%至5.50%,在聯系匯率制度下(聯系匯率制度自1983年10月17日在香港實施,使港元匯率穩定在7.75至7.85港元兌1美元的區間內。),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利率等也直線上升,這嚴重影響瞭市民購置物業的借貸成本。

資料顯示,以貸款額100萬元(港元,下同)計算,低息時期實際利率低至1.44厘(H+1.3%,H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目前由於拆息高升,已改以封頂息為實際利率,而P(最優惠利率按揭)已升至5.875厘,匯豐近期調整至P-1.75%,實際利率高達4.125厘,每月利息累計增幅近3厘。

土地市場與樓市息息相關,由於樓市走弱,開發商買地步伐隨之放緩。據10月香港特區政府賣地記者會上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香港特區政府預計私人住宅供應量有3200個單位,其中僅一幅位於大嶼山的住宅地招標,提供約110個單位,較7月至9月的1740個單位大跌93.7%,或成為2011年政府主動按季推地以來的新低。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表示,今次財政年度首兩個季度隻售出兩幅官地,連補地價項目,估計暫隻有約156億元賣地收入,未及今年度目標的850億元。

“有可能因為‘減辣’刺激投資者入市買樓,需求上升後,供給方的發展商或考慮買地,”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解釋,今年將至年底,政府賣地收入距離目標還差694億元,距離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事實上,今年度的賣地目標較往年已經大幅減少,如2021至2022年度賣地收入目標為976億元。

“辣招”是否過時眾說紛紜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為抑制樓市過熱,於2010年首度推出“辣招”,但由於出招後樓價續升,所以政府再出招遏市。辣招稅包括:從價印花稅(Ad Valorem Stamp Duty,AVD)、買傢印花稅(Buyer Stamp Duty,BSD)及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SSD)。

具體分為三類,包括:從價印花稅,前身為雙倍印花稅(Double Stamp Duty,DSD),於2016年把“辣”度提高,目前買傢購買第二個或以上住宅物業須繳付15%從價印花稅,較基本印花稅上限(4.25%)高出超過2.5倍;買傢印花稅,針對外地(非香港永久居民)買傢及公司名義買傢的在購買住宅物業時,除瞭15%從價印花稅,還須另外繳付15% 買傢印花稅,即總稅率達30%;購買一個1000萬元物業要交稅300萬元;額外印花稅,業主若在購買住宅物業後半年內賣出,須繳付20% 額外印花稅;假若持有期為半年至一年、一年至三年,額外印花稅稅率分別為15%和10%。該政策目的是希望杜絕“短炒”行為,業主隻要持有物業滿三年,便不受額外印花稅影響。

據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差估署)數據顯示,樓價指數由2010年11月(辣招首度推出後)的163.7點,持續上升至2021年9月份的歷史高位398.1點,期間升幅高達約1.43倍。而近兩年香港房地產持續向下,截至8月已下跌至339.2點,樓價較高位累計下跌15%。

麥萃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香港樓價調整約10%,雖然單看過往幾年范圍內調整是較大,但若與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等時期相比,就屬於正常調整時期。但他也提到,雖然樓價的變化不大,但樓市成交量卻出現瞭大幅降低。

“‘辣招’還未推出前,二手房的交易量每年可超10萬宗,而現在則回落至僅有3-4萬宗。”陳海潮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說,今年二手房交易量預計將低於3萬宗,或創下1996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新低。

據香港土地註冊處數據,9月整體物業註冊量下滑至3893宗,按月跌16.5%,創下去年底以來9個月新低。住宅註冊量萎縮至2862宗,其中二手物業僅2088宗,較8月(2766宗)跌24.5%,創下自2018年以來5年新低。

針對香港樓市疲軟的現狀,市場上“減辣”的呼聲越來越高,香港特區政府早前也釋放信號。陳茂波9月曾指出,目前香港樓市與當年推出“辣招”時比較情況有所不同,特區政府會密切註意情況。

市場對於“減辣”也是有所期待的。美聯物業於10月中旬曾通過網絡進行施政報告前夕的香港本地市民租買意向調查,共收回359份有效問卷,被訪者有約51%為業主。

調查顯示,施政報告公佈前,在所有正在租樓住的人士中,有意於未來6個月“由租轉買”的有13.7%,若施政報告發佈“減辣”措施實現,有意“由租轉買”的比例升至27.9%。

對於具體“減辣”的措施,調查指,最影響被訪者租買決定的是撤銷或減免從價印花稅占29.2%,其次是撤銷或減免額外印花稅占17.8%。由於被訪者多為香港永久居民,撤銷或減免買傢印花稅對市民租買決定的影響最小占14.5%。

鄧淑賢表示,特區政府此前設立樓市“辣招”,是為瞭防止炒樓的現象發生,保護本地剛需市民的需求,穩定樓市。經歷瞭三年的疫情,雖然經濟狀況目前已有所改善,但經濟復蘇的步伐遠不如市場預期。樓價和海外買傢的數量都有所回落,全年樓價回落瞭15%左右,而根據特區政府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交易情況,海外買傢的交易宗數僅占整體的約0.8%,遠低於2022年平均每個月的4.5%,可以看出目前“減辣”的必要性。

而在麥萃才看來,每個政策設立都有其目的。額外印花稅主要是防止“炒樓”的行為,導致樓價上升,從而影響剛需的業主買不到樓。對於此項印花稅環顧全球主要的城市都有設立,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倡“減辣”買傢印花稅留人才

為吸引人才,多方都認為應該調整“辣招”中的買傢印花稅。按照現行的方法,以一個樓價1000萬元的住宅物業為例,非本地永久居民需要繳付樓價合計30%的印花稅,共涉及300萬元的稅款。

但是若為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購買同價格的住宅物業,隻需支付樓價3.75%的新從價印花稅,即37.5萬元。而當非永久居民轉為永久居民後,隻需承擔與永居一樣的3.75%印花稅,之前多繳的錢,扣除37.5萬元後剩下的稅額可申請退回,即退回262.5萬元稅款。

陳海潮和鄧淑賢都建議,可進一步優化,如外來的合資格專才,現在如果在港置業的話,買傢印花稅建議用“先免後征”方式,買樓不用即時繳交15%買傢印花稅,如在7年期間離開香港,則再征收稅款的差額。

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吸引專才來港置業,不但可以留住人才,更可以促進香港樓市的良性發展。

陳海潮認為,從價印花稅都應該減免,目前香港的租賃和買賣市場完全背道而馳,租樓市場供遠小於求,租金不斷攀升,而樓價不斷下跌。如果能減免從價印花稅,就可以增強投資者入市買樓的意願,緩解租盤缺乏的現狀,從而有利於租樓市場平穩發展。

差估署數據顯示,香港今年8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升至185.4,創2020年1月以來最高,環比升幅擴大至1.4%,升幅高於7月的1%,連升7個月累計升幅約6.8%。

8月租金同比升幅亦擴大至3.3%,今年首8個月租金累計升幅擴大至5.6%。期內,中小型及大型單位租金分別累計升約5.7%及約5.3%。

“減辣的幅度可以加大,三個印花稅最好可以大刀闊斧地撤銷,希望市場有明顯的回暖。”陳海潮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單單隻是小修小補的話,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樓市可能起色不大。

他預計若“減辣”措施推出,主要刺激樓市交易量回暖,料短期交易量將上升約兩成。但目前受高息環境影響,未來幾個月亦有可能繼續加息,樓價方面,預計隻能止住跌勢。

鄧淑賢指,市場普遍認為加息仍未見頂,即使特區政府後續提出減辣措施,將會有部分潛在買傢入市,但樓價仍會持續波動一段時間。預計全年成交跌幅與樓價跌勢相同,同比持平至下跌5%。

莊太量則認為,設立與取消“辣招”都需要原因,特區政府政策均有各自的目標,若減辣並不代表釋放任何信號,而是為瞭房地產良性發展,穩定樓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