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5周年,跨國公司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不可忽視,也將與高質量的中國共同成長。在此之際,21世紀經濟報道跟進100多傢跨國公司,用多元報道形式推出以“百傢跨國公司看中國,與高質量的中國共成長”為主題的系列報道。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今年以來在吸引外資方面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外商投資廣州的活力和質量均不斷提升。廣州市商務局聯合廣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21世紀經濟報道推出“百傢跨國公司看中國”廣州篇系列報道,分享跨國企業在穗發展、逐浪灣區的故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柳寧馨 廣州報道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下稱“外資24條”),從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等6個方面提出24條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穩外資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加快生物醫藥領域外商投資項目落地投產”。

強生全球資深副總裁、中國區主席宋為群認為,中國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產業前景廣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將為包括強生在內的跨國企業帶來多方面的機遇,“我們也期待中國的進一步對外開放為跨國企業帶來更加優化的營商環境,為企業長期深耕中國市場提供堅定支持”。

“中國民眾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政府打造‘健康中國’的行動力度不斷加大,堅定瞭我們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宋為群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強生全球資深副總裁、中國區主席宋為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樂見中國政府推出系列政策,鼓勵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無論是國傢藥監局對創新醫療產品的加速審評政策,還是像大灣區、博鰲樂城等這樣的先行先試區綠色通道,都幫助我們將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以更快的速度進入市場,服務百姓健康。”宋為群說。

生物醫藥產業是廣州聚力打造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廣州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創新平臺等位居全國前列,是廣東省唯一連續3年獲國務院激勵表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國傢第一梯隊。2023年上半年,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增加值799.69億元,繼續保持增長。

中國市場是重要發展引擎

今年1-8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2%,經濟恢復態勢穩中向好。

在宋為群看來,中國人口基數龐大、經濟發展韌性高,其醫療健康市場的巨大潛力仍將持續釋放。中國市場已成為強生全球業務版圖的重要戰略市場和創新策源地。強生高度重視並將持續紮根中國市場,服務百姓健康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傢戰略高地,開放程度高、經濟活力強,已成為強生在中國的重要基地,強生與大灣區地區一直有很深的淵源。

2012年,強生成功收購廣州倍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其成為強生醫療科技業務在中國重要的供應鏈,是廣州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的領頭羊。如今,倍繡已經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等榮譽稱號,是強生在華南專註生物外科領域的重點生產研發基地。

隨著近年來臨床需求的不斷增長,強生廣州倍繡於2022年6月宣佈投資1.5億元啟動升級擴產項目,將引入新的生產線,包括工藝設備及配套公用設施設備。2025年投產後,整體產能預計將提升140%,每年服務患者超過100萬人。

上世紀80年代,強生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近四十多年來,憑借全球資源和專業優勢,持續引進先進的產品和技術。未來,強生也將繼續積極探索多元合作模式,助推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市場日益成為強生全球業務版圖中重要的發展引擎和創新策源地。宋為群表示,未來,強生會加速引進世界領先的創新醫療產品,並與政府和行業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先進產品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讓更多中國百姓可以用得起、用得上創新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

目前,強生制藥業務的33個產品中,已有30個被納入國傢醫保目錄,強生醫療科技旗下的外科、骨科、介入解決方案、眼科等業務的創新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將通過快速引進、本土供應鏈升級、本土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加速創新成果在本地轉化

隨著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外資企業將研發中心落戶中國,不僅為中國引進國際前沿技術和高端人才,帶動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也推動全球產業鏈創新鏈發展。

據科技部公佈數據,2012年至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從1763.6億元增加到3377.4億元,增長瞭91.5%;有效發明專利數從6.8萬件增加到24.1萬件。

宋為群介紹,強生也在加強本土研發、創新、供應鏈生產以及合作能力,在上海、蘇州、西安、廣州等地建設並投產瞭大型高端供應鏈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結合強生全球先進的技術創新經驗和在華本土洞察,持續投資高端智能制造能力建設、升級“端到端”供應鏈。

“中國是強生公司在美國以外唯一一個在各大業務都設立瞭研發中心或研發部門的市場。我們在中國擁有幾百位科學傢,專門負責根據中國病患和客戶需求,開展創新制藥和醫療科技產品的研發創新。此外,我們也積極與各類本土創新領軍企業合作,在手術機器人、AI診療、Car-T細胞療法等方面引領行業發展。”宋為群說。

例如,位於蘇州的強生醫療科技園區不僅入列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燈塔工廠”,更是強生醫療科技的亞太研發中心所在。本土研發與產業園內的工廠緊密協同,不斷加速創新成果在本地的轉化。

過去幾年裡,強生蘇州研發中心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抗菌薇喬®手術縫線成功上市。這是基於中國本土臨床需求,並在國內率先上市的全新產品。此外,強生醫療科技蘇州產業園還成功交付瞭骨科超高清4K內窺鏡影像系統、骨科脊柱植入物、手術切割吻合器、腔鏡吻合器等多個醫療科技創新產品。

在創新制藥業務領域,強生目前已成功實現瞭52個產品和適應癥在中國的獲批,涵蓋瞭心血管和代謝、免疫學、傳染病和疫苗、神經科學、腫瘤學以及肺動脈高壓六大治療領域,為服務中國病患的臨床需求貢獻力量。

強生投身本土市場開放式創新生態體系建設,憑借強大的創新網絡,在帶動產業鏈上下遊聯動發展、共建醫療健康生態體系上累積瞭長足的全球洞察和本土經驗,多管齊下支持本土創新生態圈發展,在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再生醫藥、基因治療、微生物科學和機器人技術等眾多領域持續挑戰創造嶄新解決方案。

強生全球最大、亞太首傢創新孵化器位於上海,成立4年來已累計有80多傢初創企業入駐,融資超過30多億美元,約三分之一的企業成功畢業。

除瞭將先進的創新產品技術引進中國外,強生也把世界領先的服務理念帶到中國,通過支持醫生、護士的專業能力培訓,助力政府推動醫療健康體系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強生醫療科技增加投資1.5億元對旗下廣州倍繡生物進行升級擴產。“未來,強生將進一步投資創新,不斷提升本土高端智能制造能力,真正夯實中國本土供應鏈在全球體系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宋為群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