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橫琴的初心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在戰略定位上明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將打造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並明確到2024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時,合作區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與澳門有序銜接。
這意味著不僅要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上取得積極成效,更要為2029年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的全面確立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路徑,為琴澳一體化發展奠定基礎。
規則銜接是粵澳合作開發好橫琴的關鍵所在。合作區作為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背景下的一個全新設計和制度安排,是前所未有的,沒有先例可循。在合作區建設實踐中,不同制度的磨合、融合需要時間和過程,機遇與挑戰並存。要完成好《總體方案》賦予的發展目標,除瞭要在“面子”上完成好社會經濟發展任務,更要在“裡子”上落實好規則銜接、制度創新使命,讓粵澳雙方合力,做到1+1>2。
通關便利化是澳門居民心之所向。經過十餘載的奮力開拓,從“硬聯通”到“軟銜接”,合作區已成功跨過“起步打基礎”的摸索期,邁入“發展聚人氣”的新局面。如今,琴澳之間路相連、關相通、心相親,產業項目“落地開花”,在合作區落戶的澳資企業超5700傢,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願意選擇到合作區就業生活。為精準聚焦規則銜接具體需求,錨定機制對接主攻方向,讓更多澳門居民享受規則銜接所帶來的實質性便利,2022年10月,合作區法律事務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務局聯合舉辦瞭首屆“我為琴澳規則銜接獻一策”征集活動,廣集民意、廣納群言、廣聚民智,活動累計征集到255項具體建議,涵蓋就業創業、生活居住、教育醫療、養老保障、通關便利等社會民生領域。而通關便利化作為琴澳兩地居民日常觸及最多、感受最深的應用場景,在征集活動中有近20%所提意見和建議與之相關聯,這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合作區推動規則銜接重點攻關方向。
探索出“國傢部委支持+合作區落實”促進通關便利化之路徑。2023年1月28日,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第一分會場代表合作區明確提出年內將著力實施“三大工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力爭通過穩步實施“要素跨境流動工程”,進一步提升合作區通關便利化水平。
當前,合作區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在政策方面,推動國傢部委加快研究制定分線管理財稅、監管政策,為將來“封關運作”創造條件。海關總署、國傢移民管理局先後出臺政策,支持合作區建立生物醫藥研發用跨境物品“白名單”制度,促進琴澳民生物資等各類要素便捷流動;對澳門公務人員、跨境學童等特定人群駕駛車輛車體采取“白名單”管理,信任抽查驗放。在基礎設施方面,合作區已完成橫琴口岸客貨車通道“聯合一站式”平臺研發;橫琴口岸第三階段工程(即澳門輕軌延伸至橫琴口岸區域)正穩步推進建設;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連接橫琴口岸通道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在跨境通勤方面,全面放開澳門非營運單牌車指標限制,當前具備入出合作區資格的澳門單牌車高達1.5萬輛;跨境免費通勤專線巴士線路增至14條,每日往返43班次;創新實施客貨車通道“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客貨車通關耗時縮短30%。
展望未來,合作區規則銜接依舊任重道遠。未來,合作區在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新體系過程中,將圍繞澳門居民日常便利通關應用場景需求,繼續深化監管模式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生產要素便捷高效流動、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等。通過用足用好澳門自由港優勢,綜合運用推動國傢立法、法律轉化、政策落地、標準互認、信息共享、機制協同等方式,推進與澳門規則銜接,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改革創新。
(記者 黃天儒 黃鶴林)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