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葛傢村仙絨美術館負責人葉仙絨向傳媒學子展示她的作品。\大公報實習記者邱子斌攝;右圖:香港傳媒學子瞭解葛傢村概況。\大公報實習記者馬見穎攝

  “鄉村”“女性”,這兩個標簽結合在一起,或許仍給人落後、柔弱的刻板印象。然而,在如今的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的葛傢村,“鄉村女性”正展現出堅定的覺醒力量。通過藝術振興的葛傢村,成瞭遠近聞名的藝術村、網紅村,不但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也讓村裡的女性獲得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機會,內心被藝術喚醒,幫助她們大展所長,成為支撐農村經濟建設的半邊天,為鄉村振興提供極大的助力。\大公報實習記者 陳鈺沂、殷悅、章嘉豪、朱洵可

  鄉村女性在面臨教育、就業、晉升等各方面壓力的同時,在傢庭和社會中也承擔著更多的責任。照顧傢庭,照料子女和老人,使她們無法充分利用時間和精力來發展自我、規劃職業。

  藝術激活內生動力

  葛桂仙從前是葛傢村的村婦女主任,拿著不高的工資,像其他婦女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2019年,寧海縣推動“藝術振興鄉村”計劃,邀請內地高校藝術專業的師生走進鄉村,嘗試用藝術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的副教授叢志強看中瞭有著1200年歷史的葛傢村。村子621戶,1626人,村民主要以山上的毛竹為生,收入屬當地中等水平。從當年4月開始,叢志強帶著學生們開始瞭葛傢村的改造實驗:建造公園、美化庭院、淨化道路等,與此同時,村民們的奇思妙想也漸漸被激發出來。

  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喚醒瞭葛桂仙內心的休眠種子。“我不想讓大傢覺得農村的婦女是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的。”葛桂仙和三四名志同道合的婦女在自傢空房內開起瞭一間以婦女兒童為主體的非營利畫院。

  “我們農村婦女本來聚在一起就是打麻將或者織毛衣什麼的,有這個畫室後大傢可以過來活動,讓自己能有一技之長,更可以帶上傢裡的孩子,培育他們未來的發展,你有什麼拿手的東西也可以到這裡一起分享。”葛桂仙自豪地說道。

  畫室裡的數張桌子、椅子、顏料、畫框成就瞭種子萌芽的空間,學生在下課後會跟隨傢人來到畫室大展身手,婦女之間也會互相交流自己學會的剪紙圖案,切磋中再慢慢練習,畫得好的,就掛在畫室的墻壁上。

  婦女辦傢庭藝術館

  葉仙絨的仙絨美術館也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她和傢人各有所長─館長葉仙絨擅長“畫餅”,她可以將浙江特產山粉烙餅做得色香味俱全;丈夫則擅長木雕制作,其中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將近三米長的大毛筆。而那些遍佈全傢的字帖作品則來自葉仙絨的兒子、孫子和外甥的創作,原本隻有她兒子一人擅長,但由於從小受到薰陶,孫子和外甥也都愛上瞭書法,傢中擺滿瞭他們各個年齡段的作品,從中可以見證孩童們的成長。葉仙絨的女兒則負責全傢的整體佈局,還制作瞭不少精美的佈娃娃,她曾經學習過設計,因此將整個仙絨美術館的展品擺放得井井有條,優化瞭遊客在觀賞時的體驗感受。

  采訪中,每當提及兒女或孫子時,葉仙絨的言談和神情都充滿瞭自豪,她以自身為例,證明瞭即便是一位不識字的農村傳統婦女,隻要有想法,也可以成為美術館館長。

  咖啡+“刨木花”手工體驗

  在葛傢村的共富工坊,記者見到一位正在直播木刨花工藝品制作的年輕女子。她是返鄉創業代表之一章優麗。

  “我是嫁到這邊的,原先在寧海縣幹美容行業,去年這邊舉辦瞭‘村寶創業’活動,我就在這裡開瞭一傢咖啡店。平時會遇到很多遊客團隊過來,我就想著自己做一些小工藝品,也會開展手工研學活動,來增加一些收入。我也希望能把自身的手工技藝和飲品制作結合起來,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身為“木花觀雲”的主理人,章優麗不緊不慢地向記者講解道。

  可見,女性也同樣可以通過返鄉創業,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創新,為傢鄉帶來繁榮和發展。章優麗希望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更多的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女性,勇敢地回到傢鄉,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潛力,為鄉鎮振興貢獻力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