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我國正在全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已經建成瞭2100多個高水平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然而,在一些關鍵環節,依然需要技術工人以精湛的技藝和執著的鉆研去攻克極限難題,實現創新超越。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就來認識中國兵器集團的數控銑工馬小光。
馬小光正在加工的是裝甲車最精密的零部件之一——一體式行星架。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 馬小光:必須全神貫註,有任何操作上小的差別都會對最終產品精度產生影響。
一體式行星架上有五個圓孔,如同行星一般均勻分佈,無論是垂直角度還是平行角度,最小公差都必須控制在0.01毫米以內。
剛接到這個任務時,工人都是機械加工後,再進行手工打磨,不但效率低,並且質量參差不齊,無法滿足批量生產的需求。
一體式行星架關系著國防設備的升級換代,面對急迫的任務期限,馬小光提出用數控機床進行批量加工。
馬小光的同事 薑凱旋:不太現實,想法太大膽瞭,(零件)精度特別得高。
雖然數控機床是高精度加工,但是結構偏差、刀具磨損等多因素帶來的微米級誤差疊加起來仍然超過瞭行星架要求的精度,然而,在馬小光看來,高超的狙擊手絕不能完全依賴瞄準器擊中目標。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 馬小光:如果說機器能達到什麼精度,我們操作人員就加工什麼樣精度的零件,隻能是一名操作工。加工出機床所達不到的精度要求的零件,這是我們一個工匠和一名帶頭人他的職責和使命。
馬小光逐一測量機床的部件,一次次試驗、計算,終於校正瞭機床的一個個微米級的誤差,然而行星孔直徑尺寸還是不達標。冥思苦想中,馬小光終於發現瞭一個隻存在於教科書,平時工作中從未遇到過的問題。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 馬小光:車間內廠房要達到三十六七度,而我們實際檢測這個零件的時候,它的恒溫是二十度。
高精密零件如同脆弱的花朵,環境細微的變化都會影響它的完美展現。馬小光日夜守在機床旁邊,將早中晚不同時間的車間溫度和機床運轉的情況記錄下來,一遍遍耐心驗證,最終掌握瞭其中的變化規律。一體式行星架終於實現瞭數控加工,精度穩定控制在瞭0.01毫米以內。
25年來,馬曉光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他提出全新的“U”型數控加工單元,顛覆瞭沿用幾十年的生產流程,讓數字化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 馬小光:作為新時代的工人,我們也是肩負著傳承老一代兵工人精神的這種職責和使命,要主動去擁抱更多的專業知識,去完成每一個攻關的挑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