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大眾視野的刀郎攜新專輯《山歌寥哉》歸來,其中一首《羅剎海市》登頂各大音樂榜。在自媒體和短視頻中,《羅剎海市》作為流量密碼,衍生出五花八門的文本解讀,並引起網友廣泛熱議。刀郎本人至今對歌曲解讀無任何回應,而著名樂評人丁太升則點評刀郎這首歌不單單是諷刺意味十足,而且顯示瞭刀郎在創作上的野心。
汪峰:對刀郎從無偏見
汪峰8月2日表示:“把這種莫名其妙的、完全莫須有的一種觀點強加於大眾,去相信刀郎這張專輯或某一首歌裡有這樣意圖的人,自己心裡面是陰暗的。”他還稱從來沒對刀郎有任何偏見和看不起,將刀郎新歌解讀成諷刺和復仇,是對刀郎非常嚴重的貶低。
刀郎的走紅,被業內人士評價為走的是一條“自下而上”的路徑。2004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在內地走紅,盡管這張專輯“粗制濫造”,但卻以270萬張銷量的成績成為唱片時代難以覆製的現象。不少圈內歌手也曾在公開場合評價刀郎的音樂作品“俗”,猶如如今抖音上的“洗腦神曲”般,盡管歌曲傳唱度高,但卻缺乏藝術價值。丁太升認為,“刀郎的音樂算得上是高雅的”。“如果隻當成是刀郎的一次反擊,那顯然低估瞭刀郎在創作上的野心。”在丁太升看來,刀郎這次的作品完整地表達瞭他的藝術觀念。
刀郎的再度翻紅,也讓人們再度審視“網絡神曲”。音樂人張亞東曾表示:“我對洗腦神曲反感到一定程度,我是覺得不公平,這樣會抹殺掉太多好的東西。”網友們對“神曲”的評價不僅是“難聽”,還有“抄襲”和“旋律雷同”。音樂人梁源評價抖音歌曲:“今天這些歌兒流行,因為人們需要這些東西。”曲調雷同重復的結果,指向的不僅是流水線式的歌曲創作,更是觀眾對“無需費力的刺激”的強大需求。
如今,音樂時長在變短,大數據主導瞭人們的審美和判斷,去用心挖掘真正有深意的音樂,接受更多元化的音樂藝術,是時候提上日程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